古琴百科  > 所属分类  >  古琴文化   
[0] 评论[0] 编辑

浙派琴筝

概述
    上年11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这意味着中国继昆曲之后又一古老的艺术被全人类所重视,并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在世界范围内予以保存。
详细
   古琴艺术历史悠久,至少可溯到周代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一直被视为人际交往中知音的典范。在中国艺术文化结构中,古琴的地位显得十分突出,所谓“琴棋书画”便是“琴”字当头。许多与琴有关的故事成为广泛流传的千秋佳话:汉代卓文君一曲《凤求凰》而与司马相如得遂美满姻缘;诸葛亮摆下空城计在城头弹琴吓退司马懿;嵇康临刑时索琴弹奏,惋叹“《广陵散》自此绝矣”……     古琴共七弦,每弦13徽各成一音,音色变化极为丰富。班固《白虎通》云:“琴者,禁也,以御止淫邪,正人心也 ”;蔡邑《琴操》云:“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返)其天真也”。可见古人把琴看作是高尚道德情操的象征。在历史长期的传承中形成不同的风格与流派,诸如浙派、虞山派、诸城派、九疑派等,其中浙派的影响尤大,其创始人是南宋永嘉人郭沔。
    郭沔字楚望,约嘉泰至宝佑年间(1201—1251)在世,是南宋后叶较有影响的教育家。南宋亡国后他避乱衡山,以琴书自娱。一生中创制许多琴曲,惜大多散佚,存世者仅《潇湘水云》与《泛沧浪》二曲。
    《潇湘水云》曲始见于明朱权所编的《神奇秘谱》(1425);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广西人黄献所辑之《梧冈琴谱》和后来杨嘉森增补改名的《琴谱正传》、明萧鸾编的《杏庄太音补遗》以及万历年间问世的《浙音释字琴谱》等十余种琴谱大都收录,属蕤宾调。全曲共10段,每段有标题,旨在诠释本段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清康熙刊本《琴谱析微》所收的《潇湘水云》已发展到13段;至雍正刻本《五知斋琴谱》则增加到18段外加一尾声,可见现在所听到的《潇湘水云》是经过后人多次修改增补的作品,今人演奏此曲,大都依据《五知斋琴谱》。
    历代琴谱所收此曲,大都附有《解题》,如朱权《神奇秘谱》云:“每欲望九疑,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慊慊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然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城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后继诸家大多因袭此说。在朱权看来,《潇湘水云》所追求的是一种空灵高远、超脱飘逸的精神境界,像他一样放纵潇洒,实际上是曲解了郭沔的原意。
    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16子,就封于大宁,谥献王,世称宁献王。他生长在帝王之家,沉溺于温柔富贵之乡,自然不会有郭沔所遭遇的亡国之痛和丧邦之辱。宋室南渡之后,赵宋王朝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对金战争的结果是以牺牲北方全部领土来求得偏安局面。元蒙灭金后大举南侵,人民颠沛流离,纵然登高览远,也应是“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文天祥【念奴娇】),在“铁骑满江畿,风尘恶”(岳飞【满江红】)的境遇中,哪里还有“悠然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的闲情逸致?朱权此说,实在是一厢情愿。
    浙派古琴在全国影响深远,代有传人,活动范围大抵在沪杭一带,代表人物有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代表性琴曲有《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琴学�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姑苏十二娘    下一篇 文化遗产日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