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百科  > 所属分类  >  古琴文化   
[1] 评论[0] 编辑

桂世民

 

人物介绍

提起桂世民秦淮河畔乌衣巷的居民无人不晓,因为王谢故居内经常会传来悠扬的古琴声,那便是桂世民在弹奏。轻轻推开“文源琴舍”的木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朴素而幽静的小天地,琴舍四壁挂着一排排形制各异的古琴,水墨山水画、文竹、紫砂茶具、青花瓷器、蓝色线装曲谱点缀在琴舍的每个角落,散发出浓厚的文人气息,而着一套中式服装,端坐在其中的,便是我们拜访的对象——桂世民。桂老师为我们沏上香茗,在淡淡的茶香中,开始讲述他与古琴的故事。
  桂世民出生在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耳濡目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古琴更是情有独钟。在梅曰强老师的指导下,很快便成为当时琴界年轻人中的佼佼者。可站在领奖台上,他忽然感到少年得志于己不利,“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于是在事业巅峰之时,他退出了古琴舞台,住在柳叶街一间普通民居内,整整十五年之久。“那段日子,所有的人都以为我放弃了古琴,我的邻居甚至以为我到外地去了。那时我每天深居简出,所有的生活就是练琴读书。”那样的日子里,桂世民苦练琴艺,饱读诗书,正如他所说“抚琴之人切不可任其性,偏其好,须饱读、广游、熟知前人,方可得若仙人所授一般”。

取得成绩

  平静的生活过了十五年,十五年后,是什么原因使桂世民出山的呢?“当我看到一群热情蓬勃的年轻人在弹奏古琴时毛病不断时,我知道我该出来承担起我的责任了。”于是他出山,担任了金陵琴社副社长,开始将金陵派的琴艺传授给后人。到目前为止,他一共收了六十多名弟子,其中最小的才5岁,其中也不乏金发碧眼慕名而来的外国朋友。据说,上海的一对德国夫妇每个星期花费2000多元赶到南京来学艺。桂世民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古琴艺术为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时,他的心中没有一丝欣喜,更多的是悲哀。他说:“一门国粹居然濒临灭绝,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悲哀。南京曾是古琴重镇,而现在却不断衰退,所以我得留在琴社,传授金陵派的技艺,这门艺术几千年兴而不衰,这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艺术特点

  临走前,桂世民为我们即兴演奏了一曲《长门怨》,他专心抚琴,于幽雅中有一种闲静的气息,铮铮琴声使我们领略到了金陵派的琴风:“规范稳健,端庄儒雅,略显皇家风范。”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金泽麻井家    下一篇 《和公仪送白鷼于永叔》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