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百科  > 所属分类  >  古琴文化   
[0] 评论[0] 编辑

广东小曲

广东小曲是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的丝竹合奏乐。它从民族传统器乐曲、民间小调、戏曲曲牌音乐等衍变、发展

广东小曲广东小曲
而来,形成别具风格的乐钟。广东小曲最初是作为粤剧的过场音乐,故也称为"过场谱子"或"小曲"等。后产生了不少可独立演奏的乐曲,并流传到外省后,便被称为"广东小曲"。现存的广东小曲中的传统曲目及改编曲,有近百首。广东小曲在音乐风格上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其旋律流畅、节奏轻快、音色明亮,富有南国情调。代表乐曲有《旱天雷》、《雨打芭蕉》。

简介

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乐种有潮州弦诗乐、客家汉乐、海南音乐、吹打牌子(昆腔)、梵音(佛曲)、咸水歌、龙舟、南音、木鱼书、粤讴......等,均为粤剧所吸叫。而与粤剧关系最密切的,则为广东小曲,又称粤曲。
 
流行于珠江流域、港澳、华侨分布之南洋、美国等侨居地。国内各省也多有粤曲乐队的组织,这与其曲目丰富与进化有关。
 

广东小曲广东小曲
粤曲乐队的最早型态,当为粤剧之过场乐及背景乐。也吸引了卖艺音乐、八音堂会音乐、以及古调。所以有极多部份是能有歌辞的,又因多为短曲,少有大型套曲,故称小曲。最后又加上近代乐人的改编与创作。发展为纯器乐曲、称为清音。
 
最初为适应戏剧演出的需要,所用乐器为二弦、竹提琴、小三弦、月琴、横萧,称为五架头,这五件主要乐器叫架头乐器。其它则为下架乐器,领奏者称为上手。其余称为下手、二手。
 
民国十五年,吕文成将沪胡改装钢丝弦,定高五度音作上手,伴以扬琴、箫,作为室内文场的演出编制,叫作三架头。后来增加椰胡、秦琴等乐器称为软弓组合。原五架头编制相对的称为硬弓组合,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
 
默片时代,上海中小型电影院在电影放映时,播放粤曲配乐。粤曲唱片与职业乐队的出现,推动了粤曲的发展(编作)与推广(流传)。产生了专业的演奏与作曲家如吕文成等。
 
三十年代前后,尹自重引进梵铃(小提琴)、何大傻引用了三弦琴(檀香山结它)、吕文成引进了西路风(木琴)、高熔升引用了色士风(萨克管)、钢琴等西洋乐器,用于特殊曲目。虽然定弦、奏法均有所改革。但曲风、节奏均明显受到西乐影响。甚至加用了弱音小号(谭沛鋆)、爵士鼓(程岳威)产生了一些西洋模进作法的舞场音乐。

特点

粤曲的律与调有极重要而独具的特点。其传统音阶,系七音律,七邻音之音程大体相同无全音、半音之别。与潮乐相近,为我国西北一带极普遍的律制,近代学人因此认定广东音乐系由西北一带南迁而来。(如采用秦琴、秦筝、西秦戏等名称)
 
一般人误以为七律系Fa、Si两音,介于Mi-So、La-Do之间(中立音阶),甚至大多数人还认为这种Fa不Fa、Si不Si的现象起因于乐器制作的简陋、不准。
 
近代民族音乐学家研究的结果,认定这是一种与西洋甚至中国传统三分损益律完全不同的律制,自成体制,因此而产生了一些,无法由西洋音阶取代的调式,如粤曲之乙反调、潮乐之重六调、活五调,客家汉乐之软线,秦腔之哭腔,西北碗碗腔也有很多这种曲调。
 
这种律制,没有半音。其音程如下:
 
         Do  Re  Mi  Fa  So  La  Si  Do
                                 一 一
             一  三  五  六  八  0 二
          八 六 二 九 七 三 0
          0 0 五 0 0 五 0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八 八 六 六 八 六 六
         0 0 五 五 0 五 五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分
 
由上表可知,七律之音阶,除Fa以外,均比西洋音阶为低,不只是Fa要高一些,Si要低一些,这么简单。
 
粤曲的乙凡调,与七律的关联最重要。最有名的曲例是[昭君怨]。
[昭君怨]原曲首句为:
 
| 2 2 |4 245| 5  - |
                  --====
 
与潮州十大弦诗乐之重六调昭君怨完全相同。见下表:
 
| 2  12 |4 2 1 | 5  61 |
       ----       -----    .   ----
 
近人将Si译为bSi,而把乙反调视为转调的移调记谱,记为
 
| 3 3  |5 3 56| 6 - |
                   --====   .  
 
事实上,少数乙反调确有转调的本意,但大多数的乙反调,确是一种音阶转换,尤如西洋的大小音阶转换。
 
西洋之C大调转为C小调,要降Si、降Mi、降La,而借用bE大调的调号。但C小调与bE大调之首调唱名是不同的。(近代均将西洋C小调对应为La调式而译为主音 =la 是错误的。)
 
中国五声音阶体系,转低二度调要 #Mi、 #La。恰与乙反调不用Mi、La,改用Fa、(#Mi)、Si( #La=bSi)吻合,但实与西洋转调式借用转调高的情形一样,不能认定一定是转调高。粤曲[连环扣]一曲即有乙反线, 乙反线 尤能明确显示之。
   
      乙反线 
(7171 2 2 2 04 24 24 5)
  ====       -- -- --

     乙反线
 (6161 2 2 2 03 13 23 5 ),
  ====       -- -- --

这种同一曲调而不同音阶的转换奏法,在南音说唱中尤其普遍。
 
如用七律传统乐器,则[昭君怨]两种谱所奏,尚无大异,改采西洋十二律乐器时,则无法奏出乙反调的原味。奏乙反调左手食指要按在Si-Fa,叫作空一指。
 
广东小曲的特点,除上所述之律与调之外。客观分析之,尚有进化、西化、商业化诸端:
 
近代广东虽为富庶之区,历史上则开化最晚,乐种之产生、流传,不过百年左右,与南管、秦腔之久远固望尘莫及,甚至与平剧、弹词相较亦无法相提并论。但也正因其所受历史包袱牵制最少,自由发展的可塑性也就最大。加以地处对外之通商口岸,与外来文化接触最早,受西洋文化之影响与启发,亦奠定其进化的基础。
 
洋琴,这外来乐器,即由广东最早引进,并成功的运用于广东音乐中。广东音乐最早采用洋琴竹法的方式,记出

广东小曲洋琴
三十二分音符与切分音、前联音、后联音之别,后来也最早改采简谱,最早出版曲集,署以作曲者名姓,附以乐器及奏法介绍与西洋乐理。最早采用钢丝弦,使用高把位与滑指换把法。最早成功的采用中途转调、暗转调等技巧作曲。从比对早基出版的曲谱集工作中,可以发现,短短十年间,同一曲谱所奏即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种进化现象,是粤曲所独具的。粤曲也是唯一不断有创作的传统乐种。曲目题材之时代化、社会化亦充份表现此乐种的蓬勃。虽然近代学者,不尽赞许认同这种方向,终究亦无法否认此事实之存在。
 
在众多传统民乐中,粤曲是唯一能访考出作者名姓,且流传全国各省的乐种。民国初年,短短二十年间,产生出约五百首的曲目。硬弓编制也迅速改为软弓编制。加入十二律乐器,甚至西洋乐器等等。与乐器、编制、记谱法、曲目均长期处停滞状态的昆曲、南管相比,确令人耳目一新。
 
这些进化因素,都是造成它成功流传的缘因。
 
其次,受西洋影响与西化之大,亦是粤曲很明显的特点。
 
广东小曲西洋乐器
粤曲引用了小提琴萨克管、扩音结它、木琴、弱音小喇叭、爵士鼓、钢琴等西洋乐器,已如上述。粤曲还采用西洋的三拍子及舞曲节奏、模进、旋律、音阶级进、琶音进行等作曲手法。记谱法亦完全吸收西乐之术语、记号。可说是受西洋影响最大的乐种。
 
粤曲之最早商业化,最适商业化则一直延续到此时此地:
 
粤曲唱片最早用之于默片配音。因此刺激了唱片出版与职业乐队的成立。带动了乐曲的创作与职业作曲家、演奏家的产生。舞场也得以采用其为伴舞音乐。直至今日台湾,舞场饭店餐厅茶艺馆之中式乐队,仍以洋琴与广东小曲为主。
 
广东小曲之音域较宽(可大跳),速度可较快,旋律较密集(加花),而风格多样(作曲家众),慢板的滑音演奏法更是表情细腻,多样性的手法可柔可刚。加以可塑性、适应性广阔,以之奏民谣、流行歌曲、舞步音乐均可胜任。我们很难想像以南管、平剧乐队来演奏通俗、娱乐音乐。而华丽流畅怡情悦性的广东小曲,对此则驾轻就熟。一般民众也是耳熟能详。
 
总之粤曲是一个极进、西化、商业化的乐种。
 
在技巧方面,粤曲的滑音与加花是大家都能津津乐道,也能头头是道的。

高胡最早由吕文成换装钢弦,定高五度,以配人声音韵时,即采用夹琴奏法,以奏高把与换把。除了其它乐种也有的注、绰等前滑音之外,跳进时多用带上与带起等后滑音,甚至大滑音。同音反覆则讲究回转滑音。小三度进行则往往两音俱用滑奏法(与江南丝竹只于高音滑奏,或只于低音用垫指滑音不同),叫作抹奏法。
 
江南丝竹之加花,兼及曲调之润饰,尤擅于曲调之发展。致有[五代同堂]等[八板]系统的曲例。
 
然稍深研粤曲之历史,也很容易收集到部份名曲的曲源,及不同期间之流传谱,从而得知其加花及旋律的发展过程。尤以分析严老烈四大名曲──连环扣、到春来、倒垂帘、旱天雷之过程后,不得不承认,其加花发展手法无论就曲调之润饰、曲调之发展而论,俱有可观,不逊于江南丝竹。
 
粤曲的加花也有甚多模式可寻:
1、 粤曲常用三板起音,起音前梆子先打两板以定速度,这叫中叮起,有别于第一拍起音的齐口板。领奏的上手则可于第二拍后半拍,加花引奏,叫作冒头。
 
冒头可由一音到四音,通常是两音。此两音与起音成音阶进行,加上助音后变为四音,因此四音中常有两相同音。如:
|0 0 32 12 32|=|0 0  3532 12 32|
     --==  --  --         ---====  --  --  
 
2、长拍加花改为同音反覆或八度穿插。少用长轮,多用弱拍短音之带轮(单竹轮)
 
| 5   3 3 3 6 1|=| 5555 3 3333 3 6 1 |
       --- ---         ==== --==== ---
 
3、两跳进音间,可加入中介音,增加顺畅感。反之两邻音间可加入外音,增加跳动感。
   .         .           .            ..
| 1  -  3  1 | 7 = |1 7 6 5 3 56 12|7
                         --- --- --== --
 
4、一段疏音旋律,可于弱拍加入调式主音,变为密音旋律,叫作座音。
 
  6535|5 5  5 2  7 2  7 6 |5
        ---  ---  ---  ---
      
= 6535|5555 5525 7525 7565|5
  ====  ==== ==== ==== ====
 
5、前后两拍若有一音相同,或呈音阶进行,强拍音可于弱拍再出现一次,叫作双持音。将前音再现,本音以延后小拍出现叫单持音。

   双持音 |0 0 32 1 2  3 5 |=|0 0 32 1 2 1235|
              --== ---  ---        --== --- ====
   单持音 |0 0 32 1 2  3 5 |=|0 0 32 1 12 3 35|
              --== ---  ---        --== --== --==
 
6、将两音拍子缩小一倍,重覆演奏两次,叫加倍音。
 
   | 0  0 32  1 2  3 5 |= |0 0 32 1212  3 5 |
         --==  ---  ---         --== ====  ---
 
7、上(下)行音,先插入反行邻音,再演奏本型音,增加顺进音势,叫助音。这是通行全国的中国音乐语法。
 
    | 0  0 32  1 6  3 5 |= | 0  0 32 1216 3235 |
          --==  ---  ---           --== ==== ====

8、以音阶进行取代同音反复,这是比较大胆一点的加花奏法。
 
    | 6765  4 3  5  0 |= |6765 4 3561  5  0 |
       ====  ---             ==== --====
 
9、长拍加入过门。
                             | 2  16 2 1  2 3  |
    |  61|2 - - -|5  = |2 - 3-|=|2.1 2 3|   | 2.1  2316 2123 |
 
10、短拍音之后,可用单手带轮加入下音之邻音。
 
    |0 0 32  1 6   3 5 |= |0  0 32  1 6.2  3 5|
        --==  ---   ---          --==  --====  ---
 
11、后拍音,可用前拍之持音奏法,构成本拍之倍音转化,这是粤曲的习惯用法
                                        3
    |0 35  2 2  0 3  5 |= |0 35  2  2  232 3  5 |
      --==  ---  ---          --==  ----  ==--=
 
12、一音化二音以上,变化更多,仅举几例:
    6 5=61 56=6561 5356      6 1=65 61=6156 1761
    5 6=51 65=5617 6765      2 3=21 23=2313 2123
 
最后谈到粤曲的曲目。高厚永在民族器乐概论中,将粤曲曲目类别为叙景类与叙情类。其实所有地方音乐曲目,
若以曲名来分,均可以区分出叙景类与叙情类的作品。这与将、细、小、雅说成江南丝竹的特色一样,是不周延的。

 在丝竹音乐中,广东小曲是流通得最广的乐种。缘因于曲调动听,技巧高妙,而曲目多样,创作新颖更是功不可没。加上民初商业化的推波,产生了专业的乐队、乐家;鼓动了创作与改良乐器及出版的风气,更有助于粤曲的流通。
 
以上总括一句可以“进化”二字言之。谓粤曲较进化因以致之。如:

˙粤曲形成的时期最接近现代。

˙广东小曲之音域较宽(可大跳),  速度可较快,  旋律较密集(加花)也较符合近代人的喜好

˙曲目题材之时代化、  社会化亦充份表现此乐种的蓬勃,  其娱乐性、商业化能力也最强

˙曲源及变奏过程,  甚至创作风格,  均尚可取得分析、比较的曲例。

˙广东与西洋的接触最早,  音乐受西洋影响颇多:  如洋琴的传入 高胡采用小提琴用弦、定弦法、奏法  (夹琴、高把、颤音)  甚至加入吉它、萨克管等  采切分音、三拍子等较复杂  而传统所无的乐拍,  也最早采用西洋简谱记谱法。  采用转调、模进、音阶级进、琶音进行等西洋作曲法。

˙开近代传统音乐创作之先河,  当时出版成风,  曲家斑斑可考为各传统乐种所无。

曲谱的出版

曲谱的出版,对粤曲的蓬勃发展,更有绝对的贡献。
重要的出版曲谱如下:
              1826      招子庸      粤 曲 集                                                       

广东小曲广东小曲

              1867                  粤 讴 集
              1920      丘鹤俦      琴学新编
              1921      丘鹤俦      弦歌必读
              1924      沉允升      梵 音 集
              1928      丘鹤俦      琴学精华
              1934      沉允升      弦琴精华
              19??    音乐同学会    琴谱精华
              1934      丘鹤俦      国乐新声
              1935      沉允升      弦歌中西合谱                                                                        
广东小曲广东小曲

              19??    松风国乐社    粤乐汇粹
              19??      萧剑青      粤乐精华
              1963      李  凌      广东音乐(一)、(二)
              196?      陈德巨      广东音乐的构成                                                                        
              1977      邹  轲      广东小曲集
              1977                  广东音乐曲选
              1979      东  初      广东音乐合奏曲集
              1982      何名忠      国乐名曲集
              1983                  广东音乐曲集
              1984      黄锦培      广东音乐欣赏
              1986      甘尚时      甘尚时高胡演奏曲选
近代,上海自强、通联与国光书店自1950年代至1955年,由李笑天、天雷、陈德巨、于长虹出版粤乐名曲集十集。
 
香港信成书局1963年起,1979、1981、1990陆续出版粤曲名曲集共六本,均为此十集之合定本。
另外尚有等乐谱资料。

在众多传统民乐中,粤曲流传、编作曲目之丰,与出版之多,可谓首屈一指

早期出版书谱则以乐曲来源之不同来分类有:
 
一、 古曲:
包括
江南小曲(梅花三弄、八板头、汉宫秋月、雨打芭蕉)、
昆曲牌子(大开门、朝天子、到春来、一锭金、双飞蝴蝶)
潮州汉乐(昭君怨粉红莲、卖杂货)。
当然最多的仍是当地民歌与说唱,
这些有词能歌的,
叫小曲。
 
二、 小曲:

如荡舟、玉美人、寄生草、骂玉郎、柳摇金、鲜花调、
梳妆台、剪剪花、秋江别、仙女牧羊、百花亭闹酒、
王姑娘算命、陈世美不认妻、寡妇诉怨......
 
三、 粤剧之过场音乐:

如三宝佛、下渔舟、小桃红、凤凰台、一枝梅、
得胜令、双飞蝴蝶、柳青娘、哭皇天、上云梯、
小洞房.........
 
四、 组曲与改编曲:

三宝佛(和尚思妻、三级浪、倒卷珠帘)
柳娘三醉(柳青娘、三醉)           
浪影梅声(浪淘沙、一枝梅)
情孀忏佛(寡妇诉怨、三宝佛)       
妲己催花(戏妲己、催归词)
柳岸花明(采芹香、醉花阴)         
西湖返棹(荡舟、西皮)
倒卷珠帘(闺怨、担梯望月)         
雨洒鲜花(毛毛雨、仙花调)
昭君怨(昭君怨、美人梳妆)         
小红灯(上云梯、鲜花调)
其它还有平升三级等组合曲。
 
改作曲有:

毛毛雨→月移花影  
到春来→到春雷     
和尚思妻→倒垂帘
三级浪→旱天雷    
寡妇诉怨→连环扣   
上云梯→七重天
哭皇天→七级浮屠  
得胜令→雁落平沙...
 
五、 新作曲:

赛龙夺锦(何柳堂)  
午夜遥闻铁马声(何与年)  
晚霞织锦(何少霞)
孔雀开屏(何大傻)  
旱 天 雷(严老烈)          
平湖秋月(吕文成)
华冑英雄(尹自重)  
娱乐升平(丘鹤俦)        
鸟 投 林(易剑泉)
春效试马(陈德巨)  
惊    涛(陈文达)            
凯    旋(陈俊英)
锦 城 春(邵铁鸿)    
禅院钟声(崔蔚林)
 
六、 西化与不伦曲:

西化之曲:
阳关三叠、谈情、落花流水、春晓、岐山凤(吕文成)、
横磨剑、慰劳、步步娇(何大傻)、
疏帘月、狂欢、惊俦、迷离、南洋之夜(陈文达)、
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邱鹤俦)、
醉月(谢益之)、
飘香雪(夏少峰)、
满堂红、春残(林浩然)、
龙飞凤舞、走马灯。
 
不伦曲:
月移花影(毛毛雨)
雨洒鲜花(毛毛雨、仙花调,何大傻)
满场飞,一夜皇后,春残(吕文成)
飘香雪(夏少峰)
甜姐儿(何大傻)
性的苦闷、海潮音、私语、扫落樱(何与年)
迷离(陈文达)
野马跳溪(何大傻)
 
新编作合奏曲:如
春郊试马(陈德巨)
赛龙夺锦(刘仲文)
蕉林喜雨、夜课、金谷盈仓(潘永璋)
岭南春荔(曾浦生)
三宝佛、天马雀墩、赛龙夺锦、得胜令(黄锦培)
撒网捕鱼、放烟花、鱼游春水、花市迎春、纺织忙、塞上吟(刘天一)
鱼    汛(刘光伟)
团    结(何与年)
春到田间(林韵)
庆 丰 收(胡韵)
普天同庆、柳浪莺(陈佳萍)
喜 开 镰(廖桂雄)
山乡春早(乔飞)
珠江月、轻舟荡月、中秋月、渔家乐(甘尚时)
红棉花开、花市漫步(陆仲任)
珠江抒怀(黄英森)
鸟投林、雨打芭蕉(方汉)
饿马摇铃(梁山)
迎 春 花(苏文柄)
赛龙夺锦(彭修文)
娱乐升平(陈能济)
旱 天 雷(李家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瑟谱    下一篇 山东省淄博市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