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聆桐杂记 --]

古琴文化网 -> 琴学心路 -> 聆桐杂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  Pages: ( 2 total )

雪狼 2010-05-31 09:15

聆桐杂记

聆桐的学琴路上一些杂七杂八的琐事记录 lU`t~|>r+  
http://blog.sina.com.cn/guqinwenhua I p|[  

雪狼 2010-05-31 09:15
清凉山 纪念王燕卿 dP"cm0  
(2009-11-10 17:41:15)
?"kU+tCxg  
标签:梅庵琴派 Jg$ NYs.xZ  
古琴 aM:tg1g  
琴谱 hMgk+4*  
《平沙落雁》 bPMf='F{r  
王燕卿 <~e*YrJ?-  
诸城 '1d0 *5+6k  
杂谈 &E@mCQ1  
nN>Uh T  
周末去南京的飞机上看成公亮先生的《秋籁居琴话》其中有介绍梅庵派的一篇,对王燕卿的印象颇为深刻。先生勇于创新把民间俗乐引入古琴,而且在他乡异地的流传和评价远超在其山东家乡的影响。王燕卿最后客死金陵葬于清凉山。周日正好路过清凉山,可惜因为城市扩建,以及修建公园已经看不到故人的任何踪迹了。 fT<3~Z>m  
{;o54zuKf  
附上成先生的文章 #IeG/t(  
.!'rI7Kz'i  
4$4Tx9C  
从诸城古琴到梅庵琴派 mS.!lkV  
Ds@K%f(.?w  
——王燕卿先生和他的弟子徐立孙 AP9\]qZ(7  
   m"o=R\C  
成公亮
Mb97S]878I  
  大约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山东诸城的古琴一度兴盛,当时影响较大的古琴家,一位是王雩门(字冷泉),一位是王溥长(字既甫)。王雩门宗金陵派,王溥长宗虞山派,虽然他们的琴学渊源有异,但《长门怨》、《秋风词》等独特的诸城派琴曲都是一致的。到十九世纪后半期,王溥长的儿子王心源的琴艺超过了他的父亲,与王雩门(冷泉)被称为“诸城二王”。二十世纪初,出现了王心源的学生王露(字心葵、号雨帆),又有“诸城三王”或“琅琊三王”之说。这时诸城古琴的传人众多、风格别致,独有曲操也已广为流传,这是山东诸城古琴的全盛时期,其时间当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交替的前后数十年。 Y 2^y73&k  
  以上这一段诸城古琴历史记录来自王心源的孙女王凤襄及孙女婿张育瑾的研究(张育瑾先生的文章《山东诸城古琴》发表于一九五九年《音乐研究》第三期)。随着国人对《梅庵琴谱》的祖本《龙吟馆琴谱》的发现和研究,又把前面所述山东诸城古琴的历史上推两百年左右,即在明末或清初《龙吟馆琴谱》产生的时期,那时便有了《关山月》、《长门怨》等山东诸城古琴独有的曲目。 7w\!3pv  
  这样我们可以得知清代山东的古琴,至少有曲阜孔兴诱氏《琴苑心传全编》中记载的地区和诸城派古琴两个较大的中心。 (~(FQ:L %U  
  1919年,在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的推荐下,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延请王露至北京大学担任古乐导师。王露是王心源最得意的古琴门生,同时他也是当时北派琵琶的代表人物,青年时期东渡日本学习西洋音乐六年并得学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济南大明湖畔组织德音琴社并传授琴艺,声望颇高。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王露所写有关中国古代音乐的理论文章和辑订的部分古琴谱、琵琶谱,都发表在1920年出版的期刊《音乐杂志》上。可惜王露在北京大学只工作了两年便病故,年仅四十四岁。两年的时间不长,作为诸城古琴在京城以至全国的传播,影响仍然有限。王心源这一传授系统中有王露这样出色的传人,王露和王心源的儿子王熙麟(字秀南)教出的一代琴人中,有詹智睿(字澂秋)、李华萱、王生香、张育瑾、王凤襄多人,王心源这一传授系统在诸城当地和省城济南的影响很大。 5nK|0vv%2  
  而把诸城古琴带到南方,进而流传到全国的,则是诸城古琴的另一支王冷泉传授系统的王燕卿先生。 89W8cJ$yW  
  1917年,即王露去京城的前二年,康有为先生和王燕卿先生游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易园先生听王燕卿先生弹琴,“一曲既终,江先生强留焉”(邵大苏:《<梅庵琴谱>跋》)。自此,即开我国古琴进入高等学府之先河,王燕卿先生的艺术生涯也由此转机。(注:南通严晓星先生来信提出,根据康有为年谱和其他史料考证,王燕卿任教南京高等师范的时间应该为1916年。他写有《王燕卿任教南京高师时间考》一文。) mn(MgJKQ\  
  随着王燕卿的南下和王露的北去,山东诸城派古琴自上世纪初开始流向全国,对我国近现代琴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ANR611-a  
%v^qQWy=*  
纪念王燕卿" title="清凉山 纪念王燕卿"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left: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list-style-type: none; list-style-position: initial; list-style-image: initial; line-height: normal; " />
5U*${  
  王燕卿先生(名宾鲁,字燕卿)是山东诸城普桥村人,1866年生,1921年故。关于王燕卿先生的家世,留下的文字很少,徐立孙先生在《梅庵琴谱风格》中说“王燕卿先生沉默寡言,自高祖以次即以操缦闻于时,其家世不能尽悉。”徐昂在《梅庵琴谱》中之“王翁宾鲁传”中提到“惜其生平不能尽详,家世阙”。 C*Q x  
  现今琴坛对王燕卿先生的琴学渊源和家世也只能凭这些只言片语来猜测,他出身望族,只是后来家境败落了。王燕卿在家乡没有像王露那样显赫的社会地位,也没有他的老师王冷泉那样的威望。由于他的艺术创造性,他的大胆,他的离经叛道,使他在家乡琴坛受到排斥,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琴坛上隐约地感觉到。据张育瑾先生的研究,王燕卿先生的弹奏风格来自王冷泉,王冷泉既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同族曾祖,又说到“不过时间不长,王冷泉死时,王燕卿先生才十几岁。”在《<梅庵琴谱>原序》中,却明白保留了他琴学渊源的信息,这便是“琅琊诸城王宾鲁识”的内容,即王燕卿先生自己留下的文字:“宾鲁,青齐下士,家近诸冯,诵读之暇,每念吾家自高祖以次,于操缦一道,代有传人,窃不揣固陋,勉步后程。”关于所弹琴曲的渊源,王燕卿先生接着写道:“乃于家藏书籍中搜求,复乞于伯叔兄弟,共得琴谱全部十八种,残编六种,抄录零锦若干,昼夜研究,未能得其万一,又佐以《礼记》、《汉书》、《来子易註》、《纪氏丛书》,推其数以穷其理,殚心竭虑,数易星霜,未得其奥妙。嗣携琴访友,纵横于海岱之间近三十年,恒赖诸名流多方指授,自问始有进境。” s}DNu<"g  
  王燕卿先生“以操缦世其家”,琴学来自于包括王冷泉等人的家传启蒙,但他的自白中特别强调琴学来自“携琴访友”、“赖诸名流多方指授,自问始有进境”,也就是他数十年的自学、游学和独立思考。早在1916年王燕卿于济南写的这篇序文稿中,则更为自信地表达对琴学艺术个人风格的追求和自我的强调:“近三十年既不以他人为法,又不以诸谱为可,凭殚心瘁虑,追本探源,无不别开生面。”在以往的琴谱中,我们通常只看到琴谱的撰辑者声称对师承和传统的忠诚,而王燕卿先生是明白宣布自己走自己的路。他还告诫“后之学者”要“勿为腐儒与诸谱所误”。在《辩异》里,他批评那些要复古的人并不知道古人实是以创新为贵,说“古人好为新声,今人泥于古调,虽传讹而不察”;琴学因师承、历史、地理、气候等差异,演变发展成为各个不同的多姿多彩的艺术流派,当是“自然之势,不足为病”,对于动辄借区分流派,甚至以流派的“高下”来排斥不同艺术风格或者掩饰自己弹琴功力粗浅的人,他驳斥说“派愈分而道愈远,口愈辩而手愈拙”。你还是好好在琴上下功夫吧!对于琴坛上的“腐儒”,王燕卿先生就是用这么高傲的口气和藐视的眼光,针锋相对地回应他们的抨击。  NkQain9  
  张育瑾先生说王冷泉的弹奏风格是绮丽缠绵,擅长轮指,重视琴曲旋律的完整和连贯,王燕卿对他老师的弹法有所发展。出于对琴曲表达的理念,他并不固守古谱的一种弹法,在指法的运用上作更改和调整,重视琴乐的旋律性音乐性,进一步发挥轮指在琴曲中的演绎和风格表达中的作用。徐立孙先生说王燕卿先生在古琴弹奏指法方面是一个打破常规的革新家,而且先生“亦以此自豪”。王燕卿先生认为每首琴曲有其一定的内容表达,为了达到这种理念,并且在传授时有一定的准绳,琴谱上必须有节拍的标示,这在当时是与众不同的创举;同样的道理,吟猱的大小,摆动的次数多少,都要服从琴曲内容表达的需要,同一种指法在不同的琴曲之中,会有不同的处理;左手在琴面上下进复指法作一定的限制和调整,追求音乐的实际效果,避免“徒增加不必要之磨擦音,反有损琴韵”;对于琴曲的整体处理,王燕卿先生的弹奏重视每一曲结构的逻辑和完整,节奏紧凑,流畅无碍,决无思路紊乱之迟疑拖沓,全曲一气呵成。徐立孙先生最后总结他老师的风格“虽系出金陵,但得北方之气为多,加以燕卿先生独创之风格,所以音韵宽厚,雄健之中寓有绮丽缠绵之意,刚中有柔而刚柔相济。” la_  
  我们至今无法直接听到王燕卿先生的弹奏,但在梅庵传人的弹奏中可以听到这种独特的琴风,我们还可以不时听到琴曲中用大幅度的猱、大绰大注修饰旋律,有若山东民间歌曲、曲艺或者器乐音乐演唱演奏的那种质朴的腔调,那种“土味”,这是否正是查阜西先生所说“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 L>N)[;|  
  王燕卿先生不只是像许许多多的琴家那样仅仅对传统琴曲作一些强调自我审美意识的诠释,而是有一种跨越传统的革新精神,他创立了一种接近民间俗乐的弹法,一种音乐形象更为鲜明的,雅俗共赏的弹法,最后导致从诸城派中脱胎出一个新的流派——“梅庵”派(后人以他授琴之所“梅庵”命名)。梅庵实为诸城琴派新生的一脉,而王燕卿先生是梅庵派的一代宗师。这个流派随伴着琴坛的称道和批评(贬其为“俚俗”、“江湖派”)迅速流向全国。 $GVf;M2*  
    @;[.#hK  
  《梅庵琴谱》收录的十四首传统琴曲中,包括了《龙吟馆琴谱》的八首,即《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闺怨》(改名为《秋夜长》)、《挟仙游》、《春闺怨》(改名为《玉楼春晓》)、《秋江夜泊》、《捣衣》。另外的六首曲谱来自别的琴谱,无论是《龙吟馆琴谱》的八首,还是另外的六首,它们都已经过王燕卿先生的加工,演变成梅庵派的弹法。特别是其中的《平沙落雁》,王燕卿先生在曲中增加“雁鸣之声”的第六段以十分生动、活泼的指法模拟群雁回旋、鸣叫之状,极有创意。“雁鸣之声”以传统指法的巧妙组合,泛音、按滑音和空弦瞬间的交替使用,绘声绘色地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的音乐“场景”(其间以六、四空弦反复的弹奏作为背景衬托高音区的主要旋律,音乐效果极佳,其式样很可能来自传统琵琶曲),无论从何种理论角度去分析,其作曲手法是极为高明的,而且这是早在民国初年的事。这是王燕卿先生了不起的创造,它创造了一种传统琴乐未有过的、多层次的、有如“立体”的音乐,也体现了一种当时“正统”琴乐所排斥的,写实、追求形似的表达理念,这是王燕卿对琴乐审美的大胆扩展。弹琴人素来追求琴乐的内在的精神气韵,追求意境而不求形似、不求写实的审美意识,但传统琴乐的历史中仍然有着更为广阔的审美天地,琴曲中借助音乐语言作写实的描绘,作鲜明的形象表达仍然存在,早期的琴乐中不乏此类作品,只是在我国传统琴乐审美中始终未成为主流。 MW0CqMi]T  
  王燕卿先生就是以这样的独创进取的精神,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种“别开生面”的琴乐,一份丰富的精神财富。
  王燕卿先生曾在生前最后的岁月参加了近代琴史上著名的上海“晨风庐琴会”,查阜西先生在他的治学笔记中称“王宾鲁的演奏艺术,重视技巧,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他在晨风庐近百人的琴会上惊倒一座,这是后来他所传《梅庵琴谱》风行一时之故”(见《查阜西琴学文萃·百年来的古琴》),据说琴会的第三日当王燕卿先生弹完《平沙落雁》后,与会者竟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可以想象,当时参加琴会的人都被一种面貌一新的琴乐所震惊,所感动,这是1920年的事情。 YL[y3&K  
    N8!e(Y K_  
  清代的琴坛虽然承袭明代浙派古琴丰富而充满生气的艺术风格,明后期的浙江绍兴琴派到清初康熙时代还很活跃,但固步自封和复古的风气不时在阻碍着古琴艺术的发展。清代琴谱的印刷在数量上超过明代,而大都是旧曲的整理或者是明代琴谱的翻版,少有新生的琴曲;不少琴谱声称寻声于古乐,实际做法却是把古曲的七声简为五声,把有旋宫转调的琴曲或者段落改成单一调性,由此抹去了古乐中的多种音阶式样和调性变化;弹奏上在左手吟猱绰注方面有所进展,却又无端丢弃诸多生动而充满古意的右手指法,连指法中最基本的“右手八法”中之“打摘”也被废弃,民国时彭祉卿先生惊呼“循至五知斋谱,竟以打之一字列入已废不用指法之中”;造琴艺术更是从明代的高水平节节倒退……琴家们弹琴重道德功能,重理性规范,轻视琴乐的艺术层面、音乐层面,琴家的弹奏缺乏情感和艺术感染力,明代琴坛那自由,那逍遥,那与大自然融和的道家理念不再活跃,像明清之交的徐青山那样对严天池的倒退作奋力抗争的人也没有了。清代琴坛处在一种盛况过后的萧条,即使在琴乐兴盛的地区,也只是努力在传统琴曲的传承,而在琴学艺术的进展上少有建树。 lg@q} ]1  
  王燕卿的创造性是在深厚的传统琴乐的功底上建立起来的,历史上有成就的琴家既有那种把握琴乐传统精神的能力,同时又有生气勃勃的创造精神,尊重传统却又不固守传统。历史也总是筛选掉一批批只是重复老师而又不如老师的平庸琴乐和琴人,而留下独特的新声,这是艺术历史进程上无情的法则。和与王燕卿先生相似的近代古琴革新家是川派琴家张孔山。张孔山在传统琴曲《流水》中增加了第六段“七十二滚拂”的新段落,这首加工之后的“七十二滚拂大流水”被收入《天闻阁琴谱》,很快得到琴坛的认同并风行全国,管平湖先生弹奏的众所周知的《流水》即是这个版本。原来的《流水》反被冷落,要听到它却是需要琴家再度打谱了。张孔山与王燕卿同时代,琴学活动都在十九、二十世纪交接时的前后数十年,他们是晚清敢于打破琴坛死气沉沉局面的勇士,虽然王燕卿《平沙落雁》得到琴坛的公认没有像《流水》那样顺利,但王燕卿和张孔山一样都为我们后人留下别开生面的,独特的新声。 Rb <{o8  
  王燕卿先生在南京教琴四年,最后客死在那里,享年五十五岁。对于常常获得高寿的古琴家来说,他不算幸运,但他多年孕育的一个崭新的艺术流派,终于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内在南京诞生,并通过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又卓有成效地把这一流派发扬光大,流向全国和海外。他在南京的琴学活动和高等学府里的教学生活,比之在家乡受到的排斥,有如天壤之别,使得他最终不愿意魂归故里,“遗言埋骨清凉山麓”。我想,这正是王燕卿先生不言之情结(清凉山位于当年南京之西郊,今已划为南京市区内之清凉山公园以及国防公园,因清凉山公园的建设和清凉山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被开劈修建马路等原因,先生之坟墓已找不到)。 dhuIVBp!!e  
  王燕卿先生重要的学生有徐立孙、邵大苏、孙宗彭等。对于梅庵琴派的传承,贡献最大的是徐立孙先生,他在王燕卿先生去世后回到故里南通,和邵大苏等人于1929年创建梅庵琴社,将王燕卿先生的《龙吟观残稿》整理编纂成《梅庵琴谱》并于1931年刊印,以后曾在江苏、香港、台湾多次重印,1983年美国还出版过翻译成英文本的《梅庵琴谱》。可以说,《梅庵琴谱》是近现代出版最多、发行最广、影响极大的古琴谱。徐立孙先生在家乡辛勤传授古琴,数十年如一日,桃李满园。据查阜西先生1953年的一则日记说“今宁沪一带琴人宗王、徐者十中有二三焉。”其学生中,陈心园于老师之后继续在家乡培养梅庵传人直至1994年去世;刘景韶自1956年起任上海音乐学院古琴教师多年直至退休;吴宗汉把梅庵派古琴带到香港台湾和美国,特别是在台湾培养出大量的学生。徐立孙先生之后梅庵琴派的传承,以吴宗汉先生的传播面最大,学生数量最多。吴宗汉先生的学生们至今都已至老年,他们以下又有大量的梅庵传人。 5yp  
  出自诸城古琴的梅庵琴派在海内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诸城派本身。 E.yc"|n7l2  
纪念王燕卿" title="清凉山 纪念王燕卿"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left: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list-style-type: none; list-style-position: initial; list-style-image: initial; line-height: normal; " /> ke'OT>8  
图:徐立孙先生在弹琴
  这一张CD来自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录制的音响资料。因为我们没有王燕卿先生的录音,王燕卿先生下一代的录音也不全(例如没有邵大苏、孙宗彭的录音),徐立孙先生下一代中吴宗汉、刘景韶先生的录音也没有收集进去,作为梅庵流派的音响资料是不完整的,但毕竟通过徐立孙、陈心园、朱惜辰三人的录音已经可以表达梅庵琴派的概貌。其中应该特别提及的是朱惜辰的演奏。朱惜辰先后师从于陈心园、徐立孙,他的弹奏技法娴熟、得心应手,气韵生动,其音乐如行云流水,对琴曲的把握有一种艺术大家的风度,令人赞叹。朱惜辰曾被老师徐立孙称赞为“青出于蓝”,实不为过。可惜这样一位有着出色艺术才华的年轻琴家,三十五岁时便惨死于1958年的一次政治运动中。
  一代宗师王燕卿先生离他的梅庵已经八十多年,如今梅庵仍静静地坐落在南京北极阁南的东南大学校园内,那株古老的六朝松也仍然挺立于梅庵的庭院。我多次去过那里,都是陪同外地弹琴朋友去的,每次都会谈论王燕卿先生,也总会感叹如今中国的弹琴人都在忙碌许多古琴以外的事情,已经少有先生这样气韵生动的琴乐和那“惊倒一座”的感染力,更少有先生那样那顽强的艺术创造精神了。 !m9g\8tE  
  (2004年於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学系)
ul"Z% 1]  
纪念王燕卿" title="清凉山 纪念王燕卿" style="margin-top: 0px; margin-right: 0px; margin-bottom: 0px; margin-left: 0px; padding-top: 0px; padding-right: 0px; padding-bottom: 0px; padding-left: 0px; border-top-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list-style-type: none; list-style-position: initial; list-style-image: initial; line-height: normal; " />
  _b &Aa%  
  附:关于《龙吟馆琴谱》 oJI+c+e"  
  《龙吟馆琴谱》,手抄本,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obertVanGulik)于抗日战争期间担任荷兰驻中国大使馆秘书时从四川获得并带去荷兰,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谢孝苹先生得到该谱之缩微胶卷,经比照研究现藏荷兰莱顿大学图书馆的《龙吟馆琴谱》正是《梅庵琴谱》的主要祖本,其谱所刊八曲均为日后《梅庵琴谱》的主要依据;此本《龙吟馆琴谱》封面上写有“大清嘉庆己未冬月历城毛式郇拜稿”,谢孝苹据此认为撰辑人为山东历城毛式郇,谢孝苹的文章《海外发现龙吟馆琴谱孤本》发表于1990年第二期《音乐研究》;1991年上海戴晓莲赴荷兰莱顿经进一步研究认为此谱并非毛式郇著,而是康熙年间无锡梁溪地区琴僧岳莲所抄录,作者未详,推断这一部《龙吟馆琴谱》的成书年代就可能早在清初或明末,戴晓莲的文章《荷兰存见的古琴谱与高罗佩》发表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1992年第二期。 W\e!rq  
  其实在国内也有《梅庵琴谱》之前的“《龙吟馆琴谱》”,但抄写时间都比较晚,也未被琴坛注意和研究过。与荷兰收藏的《龙吟馆琴谱》不同的是它已经经过王燕卿先生的加工和增补,实际上就是王燕卿先生所称之《龙吟观琴谱》(或称《龙吟观残谱》),此处有“馆”和“观”一字之差,这正是《龙吟馆琴谱》至《梅庵琴谱》过程中最重要的文稿。今年我在台湾教书时有幸看到《龙吟观琴(残)谱》一个早期抄本的副本,琴谱无原封面,内页为工整精致的瘦金体抄写,有王燕卿先生的序文,为“岁在丙辰二月朔日东武王宾鲁燕卿氏书于历下”,丙辰年为1916年,历下为今之济南。这是他以古本《龙吟馆琴谱》的八曲为基础,加上他的家藏琴谱以及历年来携琴访友,接受“多方指授”时所得琴曲共十三首。其时王燕卿先生五十岁,此时琴谱中的《平沙落雁》还没有增加“雁鸣声”的第六段,由此可见《平沙落雁》加上“雁鸣声”的第六段是王燕卿到南京以后的事。这正是王燕卿先生在去南京授课之前在山东济南整理的擅弹琴曲的琴谱,曲目与后来的《梅庵琴谱》同,只少一首《释谈章》。谱中另有项景昇跋文,“是谱为山东诸城县王君宾鲁燕卿先生所作,王君嗜琴四十年,谱中之曲皆王君平日所最喜弹者……”跋文不在最后,而是夹在各文章及指法符号解释之后,琴谱之前,像是后来的好事者在原抄本的空页上以字体用笔完全不同的行书加写,最后署“癸亥八月泉唐项景昇跋”,癸亥为1923年,离王燕卿先生‘书于历下’之后的七年,此时王燕卿先生已经去世两年,想来此本琴谱从王燕卿先生在济南生活时就流向民间。1955年查阜西先生为1920年在北大教琴的张友鹤遗谱事宜致函民族音乐研究所,其中提到的《王燕卿传谱》正是此本(见《查阜西琴学文萃·关于函张友鹤遗谱》,377页)。 7f~7vydZ}  
  另一本名为《琴学》的手抄本也源自王燕卿《龙吟观琴(残)谱》,抄写并不工整,琴谱各页中缝有王宾鲁三字;有序,为“琅琊诸城王宾鲁识”,序文内容与前一种不尽相同,而更接近后来《梅庵琴谱》琴谱的上的序;曲目为九首,其中《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闺怨》、《玉楼春晓》、《秋江夜泊》六首曲目同古本《龙吟馆琴谱》;另外《风雷引》、《秋风词》、《极乐吟》三首与后来的《梅庵琴谱》同。这是《龙吟观琴(残)谱》至《梅庵琴谱》出版之前的不完整抄本,此时的《平沙落雁》已经加上“雁鸣声”的第六段。  2 xi@5;!  
  《琴学》为上海图书馆藏,登记号码433864。 6X$\:>  
纪念王燕卿" 
  参考文章: w_Z*X5u  
  徐立孙、邵大苏《梅庵琴谱》,1931年刊印 |~=4Z rcCP  
  黄旭东、伊鸿书、程源敏、查克承《查阜西琴学文萃》,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d w["k  
  张育瑾《山东诸城古琴》发表于一九五九年《音乐研究》第三期 myB!\ WY   
  成公亮《古琴家张育瑾和山东诸城琴派》,发表于山东音乐家协会会刊《齐鲁乐苑》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U"Z %_[*  
  邵元復《梅庵琴派的起源及发展》,发表于台湾台北《故宫文物》第十一卷第八期 `?T8NK  
  ――本文发表于江苏南通市南通博物苑刊物 By<~h/uJ  
  “博物苑”2004年第二期
QFhQfn  
e XmYw^n  
hiaTJE|J?  
;kVo? W]  

雪狼 2010-05-31 09:16
复印了一本《查阜西琴学文萃》 C6,W7M[c  
(2009-11-12 21:30:44)
=7U 8`]WA  
标签:杂谈 rW9ULS2 d  
z^9df(  
9{{CNy p  
不知为何,此书就是不再版,到处都买不到,只好复印一本。
MbC&u:@ "v  
{7o|*M  
h&?tF~h  
似乎《查阜西琴学文萃》错字不少? a7l-kG=R;  
(8.|q6Nww  
不过内容到蛮对俺的胃口,了解那个年代琴人的琐事,很偶意思 'I)E.DoF  
iI%"]- 0@1  
wB0ONH[  

雪狼 2010-05-31 09:20
t`X-jr)g  
关山月 的历史 Yxt`Uvc(^h  
(2009-11-19 12:51:26)
29E9ZjSK  
标签:杂谈 OQON~&~  
?5!>k^q  
今日读成公亮先生《秋籁居琴话》,以及严晓星先生博客,方知关山月并非20世纪改编自山东小调《骂情郎》。 4#m"t?6!  
vxzOG?Xc:  
20世纪之初,山东一度盛传他说传授的琴曲《关山月》是他将某民间小调修改而成并做了更名,这自然触犯了琴坛尚雅讳俗的大忌,引发了轩然大波。在这场风波中,王燕卿从来没有为自己辩护。直到80年后载有《关山月》的《龙吟馆琴谱》的再现,才为他洗刷了这一不白之冤。 QNH5Cq;Y  
9RoN,e8!  
T7=~l)I  
更多内容请看严先生博客: TY3WP$u  
王燕卿蒙冤《关山月》 )_nc;&%w  
n1xN:A  
0g@ 8x_3  
关山月曲中山东味儿非常明显,也许几百年前也是来源自民间小调吧。 c91rc>  
fN TPW]  
I2=?H <  

雪狼 2010-05-31 09:22
eGS1% [  
XTD _q  
为什么弹琴 37wm[ Z  
(2009-11-24 11:20) Wm nsD!  
标签:杂谈 =3J &UQL  
cZN+D D  
答案有很多种 P"%i 4-S  
9Kw4K#IqQ  
为了附庸风雅 2bS)|#v<_t  
为了特立独行 )A a98Eu?2  
为了美妙的声音 {4g1Wr5=  
为了音乐 n_%JXm#\  
为了赚钱 w<<G}4~u|  
为了养生 /s>ZT8vaAs  
为了拯救遗产,发扬光大琴学 iXc-_V6  
...... QW.VAF\6*  
=~% B}T  
1\q2;5  
我只是为了快乐,以及子夜时分的那一丝心动 1q*85 [Y  
xQa[bvW  

雪狼 2010-05-31 09:24
\BaN?u)a  
吴景略旧藏三张古琴即将拍卖 EN()dCQHr  
(2009-11-25 16:25:50)
*TA${$K  
标签:杂谈 . zv F!!z  
3uCC_Am  
http://www.guqinwenhua.cn/read-htm-tid-170.html ZGa>^k[:  
吴景略旧藏三张古琴即将拍卖 }`4o+  
0O?B!Jr]RM  
B3u5EgZr  
_d&zHlc_  
不知要琴落谁家啊,若是一个爱琴,弹琴之人,也不枉这三张历经苦难的老琴。 A"k6n\!n;  
若是从此被束之高阁,当做摆设,就可惜了。
Aj.TX%}`h  
d:O>--$_tw  

雪狼 2010-05-31 09:24
1?`,h6d*=  
惊闻王世襄去世了 'O8"M  
(2009-11-30 17:52:55)
@P6K`'.0  
标签:杂谈 fzRzkn:=  
3'Q H\t5  
惊闻王世襄去世了,周五俺刚在网上买了锦灰堆,二堆,再堆 一套自选集啊,周六就走了 B cd6 ~  

雪狼 2010-05-31 09:25
U")~bU  
见到一张 丁永贵 "独优制作" 蕉叶古琴 <33[qt~  
(2009-12-03 16:16:27)
`MlQPLH  
标签:杂谈 'ADt<m_$  
jn>3(GRGC$  
*L%HH@] %_  
型宽扁,似是仿祝公望蕉叶? F(^vD_G  
分量挺轻 G$}\~dD  
声音温润,中和 )TFaG[tj  
因为时间仓促没得仔细把玩 m:d P,  
以后留意一下 YwQxN"  
*oL?R2#7  

雪狼 2010-05-31 09:26
^[,Q2MHCT(  
吴景略旧藏古琴拍卖即将预展 }pdn-#  
(2009-12-09 16:16:18)
P}29wrIZ  
标签:杂谈 JGOry \  
Wf/r@/ q  
预展就这几天了,不知有时间去看看不 SE.r 'J0  
KiAWr-~gJ  
z0+LD  
http://www.council.com.cn/newv/pmai.php rn $a)^!  
y<0zAsT  
北京匡时2009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U(P^-J<n1  
BeiJing Council Autumn Auction 2009
6=U81  
  y$|%K3  
预展时间:12月12—13日 yhv(KI  
拍卖时间:12月14—16日 T\I}s"d  
拍卖地点: 北京亚洲大酒店 a$r- U_?  
C]414Ibi  
专场安排: 5. 5<.")  
近现代书法专场 O B`(,m#  
“南张北溥”—张大千 溥心畬作品专场 /2l&D~d"  
近现代绘画专场(一)海外回流部分 FM;NA{  
近现代绘画专场(二) 1DgR V7  
古代书法专场 g= ~Y\$&  
扬州画派作品专场 g"ha1<y<  
古代绘画专场  (-Cxv`7  
宫廷艺术品专场 I{tY;b'w  
油画雕塑专场  a?S5 =  
太古遗音——“箫声琴韵室”藏古琴专场 M<^]Ywq*p  
沉潜味道——文玩藏珠专场 G d~ v _  
文房珍玩专场 cWjb149@)  
nF>41 K  
  0gO_dyB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qmqWMLfC  
Beijing Council International Auction Co.,Ltd.  `|coA2$rw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霞光里18号佳程广场B座9层 )UbPG`x8  
A: Suite 9CD TowerB,Gateway Plaza,NO.18 Xia Guang Li , G2qv)7{l2  
North Road,East Third Ring,Chaoyang District,Beijing fb-Lp#!T39  
T: (86-10)84400975/76/77-1015,84400984 {,NGxqhE  
F: 8610-84400978  iGB1f*K%x  
"5 ;fuM1  
+Ac.@!X}%  

雪狼 2010-05-31 09:26
9gq+,g>E_  
去看了看那三张吴景略旧藏古琴 $B%wK`J  
(2009-12-14 14:16:23)
[wU e"{  
标签:杂谈 bGw56s'R5~  
+t*V7nW  
照片在这里http://www.guqinwenhua.cn/read-htm-tid-194.html )X |[ jP  
yPY}b_W  
/]j^a:#"6t  
有钱人真多,咱就阿Q一下,不过如此嘛,回头让老朴研究研究,搞个电子古琴,想要唐琴声音出唐琴声音,想要宋琴出宋琴声音。 SU ,G0.  
! Gob `# r  
PAng(tubl  
JLd-{}A""-  
F+o4f3N  

雪狼 2010-05-31 09:27
R [ZY;g:p  
开始读林西莉的《古琴》 rn^cajO^  
(2009-12-14 22:54:11)
>$$z6A[  
标签:杂谈 Q XSS  
QPX&P{!g  
Su/8P[q_  
看起来装帧设计挺精美,慢慢看看 d| #&j. "  
  o6tPQ (Vi  
PS: BG|m5f  
  KH$|wv  
刚夸了三联,就找出毛病来了 1aI&jdJk  
  (+yH   
附录CD第九首,是 李孔元 钢弦演奏的 阳关三叠, 被译者误为也是管平湖的录音 QC,fyw\  
k5M5bH',  
GP>\3@>  

雪狼 2010-05-31 09:28
 TZ63=m  
太古遗音拍了2072万 JM1O7I  
(2009-12-18 11:11:55)
V/3@iOwD  
标签:杂谈 h;@c%Vm  
mC0_rN^Aj  
“太古遗音——箫声琴韵藏古琴专场”中,吴景略先生收藏的“太古遗音”以2072万元成交,本场中另外两床“龙升雨降”、“朱致远修百衲琴”以1232万元、582.4万元的不俗成绩得以成交。 y8_$YA/g  
~NZL~p  
只能说有钱人太多,这个时间选的也好,月露知音刚拍了新高,这时候拿出唐琴来拍价格定然不菲 @U3:9~Q  
4O{G^;  
+Xp1=2Mq  
详情请看: AsD$M*It  
http://www.guqinwenhua.cn/read-htm-tid-194.html Ngj&1Ta&[  
-Bl]RpHCe  

雪狼 2010-05-31 09:30
9dw* ++  
来自唐代九霄环佩的声音 KF6C=,Yc%  
(2009-12-24 22:18:13)
p^|6 /b  
标签:杂谈 c7~R0nP  
GGnlkp& E  
听听吧,转自VeryCD PtYG%/s  
  n$N$OFuO  
------------------------------- 81"` B2  
  Cdy,8*   
专辑中文名: 千古绝响·古琴 >+Ig<}p  
专辑英文名: GU QIN Um}AV  
艺术家: 龚一 d#TA20`  
音乐类型: 民乐 &8w# 4*W  
资源格式: FLAC PW|=IPS  
版本: [ABC唱片]HD德国限量珍藏版 4(s HUWT  
发行时间: 2009年09月20日 u7^(?"x  
地区: 大陆 ;p2b^q'  
P3`$4p?  
I 1n,c d[  
后经考证,此CD并非九霄环佩录音,应是龚一先生90年代录音,可能用了多张琴,包括相传为李清照的那张 (BFwE@1"  
.dMdb7  

雪狼 2010-05-31 09:32
2010年01月04日 n8F~!|lQ0  
(2010-01-04 10:59:06)
vjS=ZinN"  
标签:杂谈 4MS#`E7LrC  
71\53Qr#U  
H)i|?3Ip  
雪霁天晴朗,腊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响叮铛。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渡好时光。 uf9 0  
3r, ~-6  
C6[W/,eS  
%2T i Rb  
Go)g}#.&  
G/Nc@XG\  
{@ vnKyf^K  
    ')!X1A{  
    易水伊人2010-01-05 10:53:01 p d#Sn+&rf  
    好象子弟书的词啊~~ F^'$%XKV  
    A $gn{ c  
    chKK9SC+|  
    博主回复:2010-01-05 11:12:10 {='Bd6_=  
    《踏雪寻梅》  fCx (  
    刘雪庵词 黄自曲  z,4mg6gt  
    (1935)  Q8%_q"C  
    l>}f{az-T  
    雪霁天睛朗  jOVF+9M  
    腊梅处处香  T"[]'|'  
    骑驴灞桥过  S@qR~_>a  
    铃儿响叮当  ^\AeX-q2v'  
    响叮当 响叮当 响叮当  Nw'03Jzx_  
    好花采得瓶供养  uyxYCc  
    伴我书声琴韵  }VZExqm)  
    共度好时光  Hl0" zS[  
    oDV6[e  
    黄自,34岁英年早逝的一代才子。《踏雪寻梅》是他在三十年代创作的一首著名歌曲。 刘雪庵是黄自的得意门生之一,他写词的《踏雪寻梅》《采莲谣》等都是在校习作,均由黄自谱曲,他俩合谱约十余首歌,均编入商务印书馆的《复兴中学教科书》,作为教材歌曲用。《踏雪寻梅》中「好花采得瓶共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歌词描绘了雪霁天晴、腊梅吐香的冬日怡人景色中,青少年活泼开朗的欢欣心境。虽是教材歌曲,却被许多声乐家当作艺术歌曲传唱,也曾收录在50年代的香港百代唱片中,蕴含浓厚的中国古典韵味,家喻户晓、人人都可朗朗上口。 IO)#O<  
    ey=KAt  
    !CWe1Dm  
c%C6d97q  

雪狼 2010-05-31 09:33
qK a}O*  
+T$Olz  
电影《孔子》主题曲 《幽兰操》 n(J>'Z  
(2010-01-07 11:41) o=3hWbe  
标签:杂谈 cx$IWQf2  
\~l_w ,Poo  
http://www.guqinwenhua.cn/read-htm-tid-218.html +QU>D:l  

雪狼 2010-05-31 09:34
y ("WnVI  
;>v.(0FE6  
琴非雅声,世以琴为雅声 {R!yw`#^B  
(2010-01-12 19:44) TlS? S+  
标签:杂谈 tk%f_"}  
PC_!  
“琴非雅声,世以琴为雅声,过矣!琴,正古之郑卫耳。今世所谓郑卫,皆乃胡部,非复中华之声。自天宝中,坐、立部与胡部合,自尔莫能辨者。” WR)=VE   

雪狼 2010-05-31 09:34
:(n<c  
与小白,moonkey夜半弹琴(谈琴) I}4 PB+yu  
(2010-01-22 11:49:51)
%e E^Y<@g  
标签:杂谈 zuvPV{ X  
5naFnm7%  
昨晚与小白,moonkey吃饭,正好离琴馆不远,三人一拍即合,遂扛了一箱啤酒趁半夜琴馆没人,边喝边弹(谈琴)。从逸闻趣事到斫琴琴曲细节处理,从古至今再展望未来:D,谈兴甚浓。琴馆的琴比较下来还是那张15w的琴声音比较好,有米的人很多哈。moonkey进步很多,感觉比以前沉稳了,细节处理上也似有章法。待到回家已是早上5点了,呵呵,彻夜长“弹”,把酒对七弦,畅快也。收获颇多。快哉快哉。 %#x4wi  

雪狼 2010-05-31 09:35
m TE(J Zt  
重新开始练琴 DKIH{:L7  
(2010-03-28 12:45:06)
C}8#yAS9M  
标签:杂谈 "\b>JV5  
QtW9!p7(  
两个月不弹,控弦能力基本完全丧失,谱子需要回忆半天。昨天连续弹了几个小时今天大指和名指就开始红肿。大指关节上的茧子居然还在(角质层没有就是一个肉垫)只有大指关节按弦还是不费力。 v~nKO?{   

雪狼 2010-05-31 09:37
n7!T{+ge  
留存两个录音,感觉还没恢复 gu k,GF9p]  
(2010-04-16 10:49:55)
B7 %,D}  
标签:文化 l~r;G rd/5  
qOo4T@ t3  
  
9Dx~! (  
荒腔走板,软弱无力,自存以作记录
4Q|>k )H  

雪狼 2010-05-31 09:38
庚寅年三月十二日 琴友小聚 a ,mgM&yD  
(2010-04-26 13:47:59)
9wL2NC31Q  
标签:文化 ^%\a,~  
ktU:Uq  
庚寅年三月十二日 (西元二零一零年四月廿六日) 琴友 王阳(携一友)、空谷幽竹(携家属老胡和儿子)、南通老周、小白、李奇、聆桐, 一干人等于仰玉轩小聚。抚琴饮茶,夜宴欢歌,子时方散。 48xgl1R(j  
+Y?Tri  
附照片一张,小白弹管派平沙。当日南北平沙大聚汇,先老周弹梅庵平沙,我弹广陵平沙刘少椿谱,王阳弹广陵龚版平沙,小白弹管派平沙,同一只曲子不同风貌,非常有意思,加上前日一琴友所弹裴铁侠传的平沙,两日内得诸多版本赏析,甚是过瘾。 PF4[;E S'  
khX/xL  
RRO@r}A!y  
琴友小聚" <exCK*G  
@fd<  
QytO0K5  

雪狼 2010-05-31 09:39
R/{h4/+vJ  
古琴拍卖越来越红火了 jHq+/\  
(2010-05-05 17:10:01)
3g7]$}  
标签:文化 -dMH>e0  
-t_&H\_T  
 继去年匡时秋拍,吴景略旧藏唐琴拍出2000多万以后,今年春季连续三场有看头的古琴拍卖。 pll5m7[  
PCCE+wC6  
嘉德2010春拍 气象堂皇 宫廷艺术集粹 专场 有一张管先生旧藏的晋 “猿啸青萝”琴 5月15日 北京国际饭店 A厅 5]{rim  
保利2010春拍 古琴专场 杨时百旧藏 杨时百藏 唐琴“天贶”等 513-19日 北京新保利大厦 !jP[=  
匡时2010春拍 宋元明古琴专场,王世襄旧藏 若干 6月1-3日 北京国际饭店 Z@q1&}D!  
 o]0E  
其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猿啸青萝”。不光文物价值很高,最难得的是声音是当年公认的好,九德俱全。还有可贵的是人文价值。管平湖修,藏,管先生最后十年多弹此琴,对于古琴来说就极具收藏价值了。不知谁会独具慧眼,夺得宝物。 0,0WdJAe  
Xp;'Wa"@  

雪狼 2010-05-31 09:41
熟曲生弹 B{#Fm6  
(2010-05-06 13:23)  ^Oj^7.T+  
标签:杂谈 J;fbE8x  
u}'m7|)8  
今天看到一段话,正是我最近琢磨的事情
dsEvpa$?  
BDN}`F[F  
在练琴时,刘少椿长期坚持“熟曲生弹”,因为他觉得弹琴虽可熟能生巧,但熟也可以变“油”,所以,刘少椿每弹熟一曲之后,常根据琴谱一字一字对照,以免凭印象改变古曲原貌。  uvDOTRf  
Z){fie4WM  
记录在此,时常提醒一下。 b#709VHm  
Sn97DCdk  

雪狼 2010-05-31 09:44
和小白的一次对话(2010-05-13 11:08:24) w^~s4Q_>>  
标签:文化     :t;\`gQoS  
前几天和小白聊天,有些很有意思的话题和收获整理出来,分享一下。 ~Q- /O~  
EhW@iYL  
小白: 小地方我就不说了。这个需要你深入研究广陵的手法和规律。这个是流派特色的内在。 }lk9|U#6*`  
      大地方呢,就是我一直说的形态。你弹得太淡。张弛不够力度。所以听上去就软塌塌的。 >U:-U"rA?  
      这个呢,我觉得你多看看张子谦的视频,和录音。多琢磨老先生弹琴的神态和细节处理。 %i&am=  
小白: 广陵最大的特色就是跌宕多变,华丽。进行中忽松忽紧,忽快忽慢的。似乎不再节拍中,但又在节拍中。 BAqwYWdS  
Kd}%%L  
我: 张弛力是通过发力轻重来表现出来的么? }m!T~XR</  
小白: 张弛力度不但是发力轻重的,最重要的是左手手法控弦的过程中的虚实轻重处理。 p E1uD4lLb  
我: 就是说一个小节或者一个乐句里的轻重喽 Ow0~sFz  
小白: 嗯,也可以这么说的。 H1 ev W  
小白: 好比唱戏吹箫,气口有轻重,而行气过程中也有轻重虚实。 dn5t7D^ x  
      或沉厚,或轻灵,或跌宕,诸如此类的状态 K/&  
      这样音乐听上去才受听,我们听众听的才有层次。 #,j m3M qj  
      说白了吧,弹琴就好比我们人说话。  X56.Y.  
      这个话是吴兆奇老先生告诉我的额,他说。弹琴的时候,就好比跟朋友说话。 *{fZA;<R  
      说话的语气会随着跟朋友说事情的过程中,根据情节重要性,前后状态,重点等等不同,语气也有不同的。 ,[n=PJVw/  
      比如,需要强调的重点,可能就要加强语气,同时,也要有情绪上的表情配合。这就是形态。 或是神态。 zPvTRW~H\  
我: 哦 s_u! RrC  
0s4]eEXH  
小白: 你要懂的这个意思,在弹琴的时候,就心中有个框架了。  @C'qbO{  
我: 就是投入状态,扮演角色 X/!Y mV !  
小白: 是的。弹琴,老先生们说,就是弹自己嘛。 X?8bb! g%Q  
      所以既然是弹自己,就肯定要有投入状态的。 |$T?P*pI.  
小白: 不是为了弹曲而弹。而是弹琴弹自己。简单就是为了弹曲子,那随便都可以弹得。但要弹得有内涵有味道。 ^]LWcJ?"^!  
      那就好比我们说话一个道理,肯定要有内容,或有情节,或有渲染,或有感情等等才能引得对方注意, V" 5rIk  
      或感动,或惊讶,或恐怖等等诸如此类的感受变化 UuJ gB)  
小白: 那才说明我们的谈话时有效果的。 +SFo2Wdr43  
Ud-c+, xX  
我: 我现在就是把力气一下子都使上,只有放没有收 rp-.\Hl/a  
小白: 是的,放和收,就是张弛过程中要修炼的。一味的放而收不住,那就容易弹泄了。 iA2TvP#  
      也容易弹得顺边了。 [c>YKN2qa  
我: 控制力是需要锻炼的,火候哈哈 o hPXwp?]  
小白: 控制力一个是锻炼,但也有一个曲子情绪上的理解。也就是说。 k DKfJp&a  
      一个曲子,那些是这个曲子过程中,要有情绪轻重的。就跟我们平时跟人说话讲故事一个道理了。 (i)O@Jve  
      所以,一定要读原谱,看谱子如有题解或注解,那就要注意了。这个五知斋是注解的最好的。我经常读这个谱子的。 gZ (\/m8Z  
      如果没有注解的话,那就有几个方法,一个是看老先生弹琴的录音,有视频最好。 5IG#-Q(6sp  
      闭上眼睛听,听里边那些情绪是轻重。一个是如果没有老录音,那就要自己分解一个曲子层次了。 kKQD$g.z6  
      乐句的反复,变音转调,上中下准的变化等等,从中发现次重虚实处。 &I(3/u  
我: 嗯 J@N q  
%H"AHkge:a  
f+Bv8 g  
小白: 打个比方,就好比我们观赏一副古画。 ;S2/n$Ju_  
      我们看的时候,肯定是有一眼的地方的。然后,会有一个顺序或感受,从不同角度去看的。 &>@EfW](  
      而一个画里肯定是有虚实轻重的。而有些是眼睛看的出来的,但有些事一定要有精神体会才能体会出来的。 AQ-R^kT  
      所以,就需要我们看画人,一定要有修养。 'kCr1t  
我: 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弹琴的叫知音 3k+46Wp  
我: :D btf]~YN  
小白: 是滴。 )q+;+J`>  
小白: 以前老先生们弹琴的时候,叫听琴。都是眯眼的状态。 &'5 j!  
      弹琴的叫知音,画诗棋的也叫知音。都是一个道理。 pr"q-S>E  
yV@~B;eW0  
cT JG1'm  
小白: 你可以多研究广陵的几个谱子的,尤其是指法的基础部分。 $+ \JT/eG9  
我: 嗯 _t7aOH  
小白: 我觉得你的指法太单一。 *=QWx[K|  
      任何流派指法都是基础的。不能随意晃动一下就叫吟猱的。 r-}C !aF]  
我: 哈哈 h*NBSvn  
小白: 而吟猱在曲子过程中,也是一种情绪的释放或情绪的阐释的。 ~RM_c  
小白: 这样曲子才有情的。 6r5<uZ9w_X  
小白: 一个曲子有情,不单是轻重缓急 的问题。 }5gQ dj[Y  
小白: 嗯,说起来神态这个事情,就想到以前学徒想跟师傅学东西,为啥要吃喝住睡在一起呢。 \T!tUd  
      我觉得,关键是学其德。而德呢,确实神的东西,得其神和态,再学其艺,就像了。 CJLfpvV  
      我们现在不可能有随身学琴的机会了。那就需要我们多从录音,视频,或掌故,或研究其成长历程,不断获得或理解他们的神态了。 9(9\kQj{C  
我: 呵呵,神游哈 jivGkIj!8  
小白: 就像我们学书法,或画画,临摹的时候,不都是神游当年的风范和意境嘛。 62OZj%CXN  
      所谓与古人相交嘛。唯意气耳。哈哈 ~<_P jV  
我: 所以要有文化氛围 d _Y7/_i  

雪狼 2010-05-31 09:46
[转载]古琴旧文一段(2010-05-13 16:07:57) /;1h-Rc>  
标签:转载     k5Df9 7\s  
弹琴的都是古琴圈外的 5 .b U2C  
原文地址:古琴旧文一段作者:白眉大侠 gDsb~>rb|  
ADZU?7)  
很多年很 ;x=0+0JD  
G. SR'u*u!  
A:“敢问老先生,当如何涉足琴界?” A3e83g~L  
j) q2 X% [ _AVP1  
! r" F& U2 G8 m! o( j) l4 L \N]2V(v  
B:“此非易事,也非难事。不过先要洗清一副肚肠:一要会结交朋友,先有二分苗头;二要图泼天之财,便有四分念想;那琴也要会弹几曲,多半即有小成;再要读两本圣贤书,这希望便有八分了;最要紧的是最后两分:说话、举止,要时时透出君子之气——只要老弟能做到,想不在琴界成就也难!” i\P)P!  
A:“这就不可解了。那弹琴和此等名利之事何干?” n ^C"v6X  
K2 [: K! e+ A dBp)6ok#c  
B:“老弟亏得问我,否则换了旁人,是再不肯讲的。你不和别人结交,哪个来说你好话?你道人人都是知音,该听你弹的?那俞伯牙倘不和钟子期相与,或是后代作小说的失记其事,鬼知道有过此人!所以广交朋友,是琴界第一要事,在琴界没有几个上得了台面的朋友,是莫想在琴界混的。 DmpD`^?-L  
“二是要有钱,没钱如何应酬?琴界应酬之事绝不可少,尤其是结交有名头的朋友,没有付出,哪来回报?老弟不必着急,古琴上的钱来之甚易。你不见那些普及古琴的,一张三夹板的破玩意儿都能卖到五千以上?就算把这种玩意儿租出去,每月都能赚一百大洋哩!现在古琴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了,老弟看着吧,学琴的人会越来越多,咱们吃这碗饭的,可不要赚死!稍微讲些良心呢,就少收一点钱,教得认真一些;不讲良心呢,钱照收,教也不必认真。误人子弟?咳,那是什么时候的话了!只要道一声流派不同,手法就不同,学生敢来问你?话说回来,琴可也要会弹两曲,否则朋友想捧你也捧不起来,更别说教学生了。 z!\)sL/"  
“几本歪书是一定要读的,要叫人一听就觉得你有文化。万一有哪天碰到几个说话特别厉害的,你说不过他,弹又没他弹得好,你就得搬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牌子。琴是道器嘛,我弹的是琴道,体现了中国几千年道德和文化传统的结晶;你那只不过是把琴当作普通乐器了,这哪成啊?能比得过我这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者吗?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你不懂中国传统文化,弹什么琴?这一招相当要紧,在必要的时候,必须随时引经据典,切记切记! `oH6'+fT`;  
但最要紧也是最难的是说话、举止,要时时透出君子之气。否则你和别人结交,别人未必相信你的诚恳;教学生时,学生也未必信赖、尊敬你。特别是讲道德、讲传统时,更要有义愤填膺的劲头,要让人一听之下,就觉得你是真理在握的君子,自然就会对你有好感。但难就难在‘自然’二字,这就要穷一生之精力了。真能做到这一步,你不是琴界老手也是琴界高手了。老弟年纪尚轻,又难得如此虚心,前途必然无量。”" O6 r/ I" E. V v+2t;PJd2  
A:“闻得老先生如此教诲,后学受益非浅。只是琴界难道没有一个真君子吗?” }W"/h)q  
B:“真君子未必没有,只是人在琴界,性情也恐怕消磨尽了。即使是有,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交往一辈子,也未必相知。琴界之外的退隐之人,确不乏真性情的君子,只是老弟正当进取之年,这干旧人,是不须见、也无处可寻的了。我今天的肺腑之言,不是对老弟你,也是再不肯说的,老弟可记得了?”$ p1 K6 I( p$ X+ z NHz hGg]  
A:“谨受教!” 8<g9 ~L  
7N fA)$  
uHO>FM,  
Rp"" &0  
6SD9lgF*-  
这是很多年前写的一段东西了,现在看来,琴界这些年来好象也没多大改变.以后大约也就不过如此了吧.如果能够无论何时面对这段自己的文字都不感到惭愧,于我也就足够了

雪狼 2010-05-31 09:47
琴友小聚两次(2010-05-17 15:48:49) "f`{4p0v  
标签:杂谈     $~.'Tnk)  
  五月十五日 马连道澄心堂 琴友会月集,居然我是第一个到了,两点开始,众人陆续到达。小米,moonkey, 无常,小白,新认识 月满西楼,老邢,中医王MM,小6和小强,等若干琴友,另有临时路过加入进来若干,下次应做一签到簿。茶馆老板非常热情,环境也可以,只是桌子不太合适,当有一合适琴桌为妙,另天气较热,大家手上都出汗,琴比较涩,不便吟猱走手。六时许方散。一干人等至湖湘楼小酌。录音照片见论坛琴友会板块。 z)y{(gR  
}Ias7d?re  
  五月十六日 东四仰玉轩 下午三点到正好moonkey下课,却又匆忙奔赴燕郊。无常这次到的倒是比较早,从阳关开始复习以前学过的曲子,后又一老周介绍琴友小坐片刻有事离去,小白后来,弹渔樵,流水。四时半老周携一琴友,弹梅庵普庵咒,长门怨几曲。当日傍晚小雨,老朴所斫蕉叶琴倒是声音变得细润,也许是干燥天气过去了声音开始恢复好听了吧。六时老周离去,吾等三人孔乙己酒店茴香豆果腹,新中关甜品宵夜后,于无常办公室品茶,纠正指法手型,夜半而散。

雪狼 2010-05-31 09:48
猿啸青萝 以1904万元成交(2010-05-17 16:43:08) $> PV6  
标签:杂谈     u"1Zv!  
猿啸青萝 以1904万元成交 f>_' ]eM%  
ER$qL"H U  
昨日听三张保利将拍的老琴录音,各有特点,不知谁又将抢去了。 5@@ilvwzz  
vZt48g  
保利 4] I7t  
5周年春季拍卖会>“会到无声”世家珍藏历代古琴 > 拍品列表 -Fs<{^E3j  
作品号PZ2002098     作品名     估价     成交价 V> @+&q  
4251     唐-五代 仲尼式“天贶”琴     RMB 2,800,000-3,800,000     -- ?,x3*'-(  
4252     元 朱致远制仲尼式“沧海龙吟”琴     RMB 2,200,000-3,200,000     -- KdtQJ:_`k  
4253     明 潞王制仲尼式“中和”琴     RMB 4,200,000-6,200,000     -- B=+Py%  
4254     南宋 连珠式“南风”琴     RMB 2,800,000-3,800,000     -- ;bt%TxuKb  
4255     明 仲尼式“铁鹤舞”琴     RMB 800,000-1,200,000     -- f+W %X  
4256     清 列子式“灵发”琴     RMB 750,000-950,000     -- 0h~7"qUF@  
4257     明 仲尼式“遏云”琴     RMB 2,200,000-3,200,000     -- zH+a*R  
4258     元 连珠式素琴     RMB 700,000-900,000     -- ZncJ  

雪狼 2010-05-31 09:48
庚寅年四月十七庚辰日琴友小聚(2010-05-30 23:01:58) Tf?|*P  
标签:杂谈     rXu^]CK *G  
本来安排今日陪琴友小空去大兴挑琴,临时得知这批琴没做出来,随改为仰玉轩小聚。小米,Moonkey先到,我后到,佳佳最后下班赶过来。弹琴数曲,引发一个问题就是学新曲子的同时如何保持旧曲子不生疏。觉得还是要合理安排复习和回顾,这样才能进步。随Moonkey买一短袖唐装,董老板说挺像车夫的,:P。董老板专门为琴友布置了茶桌茶具,感谢一下。今日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弹琴要进入状态,才能不油,也就是每次坐在琴前面,要把心沉下来,琴声一响需要投入感情,进入状态,不能随意,这个习惯应该养成

雪狼 2010-05-31 10:07
).1 F0T  
《良宵引》:虽然是入门曲,但也是见功夫的曲子。此曲最具伪装性。如果某人和你说他善弹《良宵》,那你说话要小心,要虚心向他请教,估计他也善弹《潇湘》、《胡笳》什么的。 P>i[X0UnL  
       3rw<#t;v  
       《平沙落雁》:弹此曲的有三种人,一种:学琴2年之内的初学者;第二种:弹了几十年琴的老克拉,但是也只擅长弹这个曲子,这就是所谓的“半曲平沙走天下”。这种人有可能是高手,但是庸手的几率偏大,或者是有古琴传承的世家;第三种:小心了,操琴高手!一般会拿这个曲子先热热手,然后会继续弹个《流水》,《潇湘》,《广陵》之类的曲子。 La'XJ|>V  
6w:M_tDM  
《流水》:从学琴一年的,到学琴80年的都善弹此曲。《鹿鼎记》里有道是“江湖不识陈近南,称作英雄也惘然”。《流水》的名气太大,导致学琴的人,每人都有要弹一弹的冲动。真是“弹琴不《流水》调,称作琴人也惘然”。 u IGeSd5B  
a@V`EEZ  
《潇湘水云》:此曲是古琴爱好者的标杆,多以是否能弹《潇湘》来衡量琴艺高低。初学者对此曲充满敬仰,高手对此曲充满信心。从学琴两年的到几十年的都尝试着弹此曲并不断改进,把此曲弹的好的,别的曲子一般不会太差,但是要弹得好,谈何容易! o& "nF+,  
8!(09gW'>  
《高山》:此曲甚是高古,曲调不是很吸引人,弹的人也不多,但是很耐弹,适合弹给自己听。真正喜欢或善弹此曲的人,一般属于性情中人,品味不俗,性格刚正。 -9z!fCu3  
_B5v&# h(.  
《幽兰》:如同兰花一般孤傲,很少人弹,但是在演出中常见,曲调不为常人接受。有弹得清淡的、激烈的,不同定弦的等等各种版本。善弹此曲的多为专业选手。喜欢此曲的人是小众,品味也比较独特,很多人同时也喜欢日本音乐,比如尺八。 0'0GAh2  
jou741  
《广陵散》:此曲甚难,风格,技法也独特。弹此曲的人,一种:专业选手;第二种:想成为专业选手的爱好者,他们的水准可以认为是准专业的,至少学琴的精神和毅力是值得称道的。 \bPSy0  
9s'[p'[Z  
时间已晚,不写了,欢迎大家补充后续。                               铁琴客 写于无名阁楼

雪狼 2010-05-31 10:46
三张老琴音色特点 \=NS@_t,  
(2010-05-31 10:34:18)
\DC0`  
标签:杂谈 R *uwp'@  
:7[20n}w  
天贶琴,杨时百旧藏,高音金石韵,低音有木声。
7)#8p @Q  
沧海龙吟琴 朱致远制 郭正平旧藏,走手韵非常柔和,润。声音清,透。 -- chU5  
南风琴,南宋连珠式, 声音圆,古,散音凝而不散,走手音有筋骨肌理感强。 Hlj_oDL  
\hr2#!  
7lH3)9G;  

小白 2010-05-31 20:13
不同音色的琴,适合弹不同曲境的的曲子。

雪狼 2010-06-07 14:07
周六一早跟小米去孙老师家蹭课,小胡笳果然西域风情的轻音乐,孙老师说这曲子和宋以后流传的旋律性的曲子不同时结构式的,多用节奏型和重复,从唐的结构型曲子演变成明旋律型的曲子是一种音乐的发展。另外最深刻的印象是指下的功力,重抵轻出。弹琴时的从容也是需要去学习的,只有从容了才能每个音的力量和音色都饱满,节奏不错乱。 EYXHxo  
中午出来直接去仰玉轩,下午moonkey,佳佳,小六和小强带一个小朋友,小白,无常等陆续出现。切磋技术,讨论指法。小六带来一张桐木落霞式王琴,典型的王琴风格,声音甜美,感觉下指比一般的王琴容易些。晚上小白庆生,去云南味道大快朵颐,小空和老胡也不辞劳苦赶来,云南味道的彝族小伙子非常有意思,组织一个乐队,叫厨师乐队,非常快乐的一群小伙子。 Xdtyer%  
EwX:^1f  
周日陪小空去大兴张以秋那里挑琴,临走时翻出一张断纹的,应该是上一个月那批的,声音我觉得比这个月这批的好些,可能是干透了吧。张先生人非常实在。在这个价位上来说性价比是非常高了。晚上老周亲自下厨请大家吃饭,我们一队人马到老周家都快8点了,非常不好意思。老周手艺很棒,热情的做了一大桌子菜,这里表示一下感谢。

小白 2010-06-07 15:06
流水账一篇。已阅。

moonkey 2010-06-07 21:46
同意楼上意见,大家正在群里神聊你呢,小白!

小白 2010-06-08 00:46
晕。聊就聊吧,还神聊!嘎嘎~聊俺啥啊都?很好奇的说~~~~

等待千年 2010-06-08 19:14
说你疯癫

小白 2010-06-08 21:02
哦酱紫。你咋老是晚上才出来呢??

雪狼 2010-06-12 13:27
人大那场,感觉既然是免费的,却要收票,很麻烦,搞得很多想去的人进不去,而场地也并未坐满。现场演奏音响效果有问题按下不表,近距离倒是个人指下功夫可以看得分明。往来摇动,随便晃晃那不是吟猱。老先生指下的功夫是有内容的,不是靠舞台动作能表现的。 FJ2~SKWT  
%mRnJgV5k  
北师大那场,气氛很好,遗憾的是时间安排的太局促了,场地后面还有别的活动,而开头的多媒体宣传片占据时间多了,老少互动环节感觉意犹未尽,呵呵。 吴先生快人快语,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很多弹琴人包括专业院校中的问题。林先生诙谐风趣,全场气氛都很活跃。虽然时间短暂,却是受益菲浅。林先生所讲出音要沉,让琴弦垂直振动,和孙先生所讲是一样的,小米当有很深刻的体会吧。 d,E2l~s  
FW:V<{f  
送走林先生后,和小谭小林,小白,月亮,无常找地方吃饭,很尽兴,下次一定找机会拉林先生出来喝酒哈。晚上将小谭这次演出用的蕉叶带回家,虽然到家已是12点钟了,还是忍不住摸摸,乘兴弹酒狂,醉鱼。夜深人静细品老朴做的这张蕉叶声音很好,声音细腻,韵味绵长,而且较之一年前声音又透了些。以前弹得时候觉得声音有点小,拿回家发现音量并不小。一大早起来忍不住又坐下摸摸。这张蕉叶和我的双清同为老朴所斫,声音是两种风格,我的双清很有劲,皮鼓声。此蕉叶很细腻。皆是好琴呐。

小白 2010-06-13 19:50
老狼要多跟小米同志学习,要图文并茂的写流水!特此批示!希有关领导加强监督!

雪狼 2010-06-22 10:43
送别凯元 nQ;M@k&9eV  
8*EqG5OP  
oiItQ4{<  
夏节长昼后
U /jCM?~  
千杯里中会 9,$ n 6t;  
此缘更何有 vs{xr*Ft  
雁渡衡阳期 4R& pb1eF  
;eC8| Xz  
,EH^3ODD  
小谭毕业了,要离开北京回湖南衡阳了。昨夜小白,小米,亮亮,我们给他践行。在望京一大排档借酒诉别情。遥想古人当年若是从湖南到京城来往一趟,可能就要半年时间了。这次一别不知后会何时。喝完酒,几人去小米实验室弹了会儿琴,不知是那琴问题,还是大家酒喝多了,曲不成声。夜半,小米一曲 阳关 送别众人。 K QCF "  
86 W.z6  

等待千年 2010-06-22 11:58
看得人真伤感,想哭…

小白 2010-06-22 16:29
此后山高水长人生无常不可期遇,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团圆~~~

mmkk 2010-06-22 16:50
相忘于江湖

雪狼 2010-08-04 16:02
周六上完课,和小米,亮亮一起吃了素斋,然后下午几个人到东四聚齐,先到通县老朴碧岩居接上老朴夫妇和老门,得知这批琴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在上面漆了,算是一个好消息。歇足了脚力,众人直奔moonkey燕郊的工作室。moonkey的第一张琴也到在上面漆的最后工序,龙池凤沼都还没开,琴面故意设计的略有高低不对称,以方便大弦的弹按。用琴弓试了试声音,也还听不出个所以然,等下周换上弦试试吧。我想moonkey基本已经掌握了整个制琴的工序,具体的制作水平提高还需要加以试验和探索。moonkey倒是很投入,囤积了不少各种木料,电动工具,也是一应俱全,期待尽快做出好琴来。天气闷热,桑拿天对大漆倒是很容易干,可是人就很难受了,一群人找了个10元吃饱的东北菜馆风卷残云,天热烦躁,啤酒也没喝2瓶,众人赶路回京。回京后发现居然下过一场小雨。和亮亮等人找个地方喝酒,席间谈及老琴人寻访整理保存资料的事情,确实是越来越紧迫,我觉得也许能做一点总比不做好吧。

小白 2010-08-05 11:16
灰常水的流水账一篇,批阅~

雪狼 2010-08-09 10:09
moonkey同学新琴出炉,大家捧场前往剪弦祝贺。

小白 2010-08-09 16:29
中间弹琴的银是谁?

龙朱 2010-08-11 21:08
引用第45楼小白于2010-08-09 16:29发表的 : 'V} 4_3#q  
中间弹琴的银是谁?[表情] 1p(9hVA  
n@9R|biO  
有点像小白先生

雪狼 2010-08-17 09:34
“声动情 韵动心”查先生这句话非常精辟。繁手淫声靠炫技很容易调动普通听众的情绪,只见那台上大师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咬牙切齿,摇头摆尾,顿足捶胸,台下观众顿时觉得果然厉害,可是出了门转眼就忘了刚才大师表演的是哪一出。而能够把小曲子弹出意境,做到'韵动心'的老先生们留下的却是: 余音三日,绕梁不绝。 0-8'. C1v  

雪狼 2010-08-17 09:39
-PskUl'  
雨窗无俚集琴操名成十绝句 - 沈草农 -h{|u{t  
(2010-08-05 13:28:48)
7aeyddpM  
转载 B#[.c$  
>e QFY^d5  
标签:杂谈 m]'P3^<{P  
rY]QTS">o  
    慨古伤今感不禁,平沙北望阵云深。  @+!u{  
   QP!0I01  
  可怜一片关山月,都付苍凉秋塞吟。 wQN/MYF[  
   $'Qv {  
  客窗夜话雨连宵,纸张梅花伴寂寥。 IeGVLC  
   "i; "  
  卖赋长门声价贱,只应姓氏老渔樵。 ~A-D>.ZH  
   w>6 cc#>q  
  云水潇湘亦夙因,新声谁复识阳春。 F+?g0w['  
   AR7]~+ X  
  纵教鸥鹭忘机后,犹向空山忆故人。 7SjWofv  
   KNqs=:i  
  海棠零落汉宫秋,一曲胡笳塞上愁。 GqD_6cdh  
   <CGJ:% AY  
  欲倩秋鸿传信息,高山白云思悠悠。 EGK7)O'W  
   *."50o=T  
  圯桥流水绿融融,闻听渔歌百虑空。 WXCZ }l  
   7/6%92T/B  
  最爱山居风景好,满庭梧叶舞秋风。 48n7<M;I  
   X&cm)o%5Fe  
  墨子悲丝伤世变,屈原问渡笑先贤。 }vt>}%%  
   swG!O}29OX  
  会心石上流泉意,处处春山听杜鹃。 N_f>5uv  
   y/!jC]!+c  
  亭长当年唱大风,西山无复采薇翁。 br4 %(w(d  
   ZG Qz@H5  
  风云际会英豪事,千古思贤说沛公。 i3o;G"IcD  
   ]xN)>A2  
  湘灵鼓瑟渺难抬,古调猗兰世已祧。 0Y9fK? (  
   wak'L5GQE  
  夜泊秋江闲倚枕,捣衣声香况笙箫。 !s(s^  
   9M1UkS$`@  
  欲挟仙游任所之,风雷引我上丹墀。 a,KqTQB  
   b1-'q^M  
  岳阳三醉浑闲事,极乐吟成世未知。 obSLy Ed  
Ae>:i7.V  

玄圃 2010-09-26 02:04
我的玄圃比你们两张琴年纪都大.已经五岁了... o/mGd~  
#iP5@:!Wm~  
晕啊,这里发个帖子真难,这一句话足足敲了三遍了...


查看完整版本: [-- 聆桐杂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25506 second(s),query:3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