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古琴名曲简介 --]

古琴文化网 -> 资料汇集 -> 古琴名曲简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东方暖 2014-05-30 10:21

古琴名曲简介

V1;n5YL  
$v$~.  
-0Y8/6](  
  古琴曲《鹿鸣》 VI[ikNpX  
=)(sN"%  
  《鹿鸣》,古代歌曲、琴曲。词见{诗经。小雅}首篇。原为周朝宴乐群臣嘉宾所用。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赋}、(琴操)均有此曲目。据说,由汉末杜夔传至魏左延年,晋苟勖用为行礼诗。唐韩愈:"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送杨少尹序》),宋朱熹:"此谱乃赵彦肃所传,即是所谓开元遗声。"(《仪礼经传通解》)明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谱,直至清末仍有刊传。现存琴曲与历史上记载的同名曲目有无联系,尚待研究。 og!Uq]U/y  
Yc+ /="&z  
  古琴曲《广陵散》 9Jaek_A`  
oF)+f4  
  《广陵散》,琴曲。又名广棱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明代宋濂跋《太古遗音》则谓:"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这些,从正反两面说明此曲对统治者表现了一定的反抗性。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此外还有《西麓堂琴统》等传谱。各谱分段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又本曲使用的"慢商调"为本曲所独有。 B?$pIG^Mn  
#2{ };)  
  古琴曲《梅花三弄》 OT\[qaK  
8xZN4ck_@  
  《梅花三弄》,琴曲。存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说:晋代的"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用以表现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另有急促曲调表现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各段多以共同曲调作结。 dy#dug6j  
Z Oyq{w!2  
  古琴曲《乌夜啼》 x}].lTjD  
)# M*@e$k  
  《乌夜啼》,琴曲。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现存琴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引《唐书。乐志》临川王刘义庆作曲之说,后世多沿用之。曲谱中有"反哺""争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写慈乌与雏鸟的活动情景。唐代的软舞,宋代的词牌,元代的曲牌中亦均有此目。 @tRq(*(/:  
a/{T;=_GY  
  古琴曲《碣石调幽兰》 Of SYOL7o  
'C!b($Y  
  《碣石调幽兰》,现存最早的琴曲谱。原件在日本,国内有影印件。系唐代手抄的卷子,仍保持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494-590年)。曲名之前冠以调名,这样的标题,为琴曲中所仅见。据推断,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南北朝时期流行碣石舞,《南齐书。乐志》说:"《碣石》,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其歌四章。"现存琴谱也分四拍,碣石调有可能是当时碣石舞的曲调。至于《幽兰》,当时有诗人鲍照写过同名琴曲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内容为借幽兰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吻合。《幽兰》有多种传本。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就有"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琴操》中也有孔子自伤不逢时而作《猗兰》的记载。现存琴谱中另有《猗兰》或《幽兰》等多种。解题一般沿用《琴操》之说,其曲调与《碣石调幽兰》并无共同之处。 )nTOIfP2  
,z<\Z!+=  
  古琴曲《大胡茄》 -@<k)hWr  
,d@.@a] `  
  《大胡茄》琴曲。唐代的著名琴家如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二胡笳",或"胡笳两本".这两首作品初见于《古今乐录》,称《大胡笳鸣》和《小胡笳鸣》。初唐琴坛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就是以这两曲著称。以后董庭兰继承这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声》中说:"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应即指《大胡笳》,因现存《神奇秘谱》中的《大胡笳》正是十八段。它与后世流传的《胡笳十八拍》在题材上相同,但音乐毫无共同之处。 ~g~z"!K  
Skq%S`1%Q  
  古琴曲《石上流泉》 qbFzA i  
Z,_yE*q  
  《石上流泉》,琴曲。传为伯牙或刘涓子作。唐代即有此曲目(见《碣石调幽兰》谱后)。存谱为八段。描写碧涧潺潺,枕流漱石之趣,见于《琴谱正传》、《西麓室琴统》等琴谱。 ]7fqVOiOu  
XM>ByfD{  
  古琴曲《离骚》 ,=R->~ J  
zf4@:GM`  
  《离骚》琴曲。晚唐琴家陈康士据屈原辞所作。在屯新唐书。艺文志》中记为九拍,流传中分为十一拍和十八拍两种。:《神奇秘谱》采用了后者,每拍都以屈原的诗句作题,曲意怨愤深邃。《琴学初津》在本曲的后记中说:"始则抑郁,继则豪爽。" 7Oru{BQ">  
83Bp_K2\  
  古琴曲《阳关三叠》 ; :a7rN"(  
j ]F  Zy  
  《阳关三叠》,唐代歌曲,今存古琴歌谱。歌词据王维的《送元二之安西》一诗并有所发展。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又重复三次,故名《阳关三叠》。唐、宋以来,曾有多种唱法,现存琴谱三十多个版本,共六种类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最初见于明代的《新刊发明琴谱》(1530),经清代的《琴学入门》加工后一直流传至今。另有初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的一类,在明代也较流行,全曲残存八段,只在第一段用了王维原诗。这六种类型的词,曲和曲体结构多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调却大同小异,表明是同一渊源,一脉相承的。当代作曲家王震亚曾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谱(原谱载《琴学入门》)改编为合唱曲,并灌有唱片。 ~;3N'o  
O.  V!L  
  古琴曲《捣衣》 [#$z.BoEo  
a&M{y  
  《捣衣》,古琴曲。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家妇女都为亲人赶制冬衣,为此需要捣衣,故又名《秋杵弄》、《秋院捣衣》。乐曲表现了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杨抡《太古遗音》分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则伤鱼雁之杏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 /t(dhz&xN  
}q)o LC  
  《平沙落雁》 7P.C~,+D%P  
%koHTWT+  
  谱本:最早见于明末尹晔的听月楼《徽言秘旨》(1649刊行)。明清以来刊载此曲的谱本将近四十种。据明张岱《陶庵梦忆》说,尹晔是在幼年时间向绍兴琴师王本吾学得的。曲体中型。原无词。 "#qyX[\  
.COY%fz  
  曲情:琴曲出现在明代,明清各谱均无序跋。据上江琴家传说是《秋鸿》的节本,那末,它的曲情应该从《秋鸿》的"平沙晚聚""远落平沙""衔芦游弋",至"南怀北"四个小标题。清王善《治心斋琴谱》说是宋末毛敏仲所作,清秦维瀚《蕉庵琴谱》说是明初朱权所作。这和《秋鸿》的作者是同一疑案。朱权在《秋鸿》的序里说《秋鸿》的作者是西江老懒,天胄诗狂,有些人就认为《秋鸿》是朱权本人所作。但据传说并从《秋鸿》的原词看,却是借《秋鸿》"身南心北"的感伤发抒怀念故国的悲恨,又像是毛敏仲的琴师郭沔所作。这一曲的曲情和作者,仍应存疑。琴曲谱本最多、出入最大的是这一曲,现时演奏的人最多、出入最多的也是这一曲。 V2V^*9(wu@  
xW#r)aN]p  
  《关山月》 +}J2\!Jw  
*R0Ae 4  
  谱本:最早见于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1931),曲体小型。无词。 %, XyhS5[o  
MX xRM~  
  曲情:《乐府诗集》杷这一曲归在汉横吹的乐类,本来不是琴曲,可能是王燕卿把民间乐曲采来作成琴曲的。六朝时起,就把这一乐曲看作是表现封建统治下反兵役的情感的。徐陵《关山月》诗:"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 `$fwLC3j  
d {T3  
  《秋风词》 m+s^K{k}  
U8\[8~Xftn  
  谱本:出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曲体小型。有词。 \:'=ccf  
<._MNHC  
  曲情:原谱旁注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原词,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间黄献的《梧冈琴谱》的《秋风曲》是以六朝张翰思鲈的故事为曲的意境的一个无词琴曲;与黄献同时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谱》的《秋风》却是另一有词的琴曲,原词是"秋风秋风秋风生,鸿雁来也,金井梧桐飘一叶,叹人生能有几许光阴!?……想人生能几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风章》却又是指的汉武帝的《秋风辞》。至于现时国内琴人所弹的全部是王燕卿《梅庵琴谱》的《秋风词》,和以上三古谱均无关系。 th2a'y=0  
BJ@tU n  
  《梧叶舞秋风》 oost}%WxN  
ZBB^?FF  
  谱本:清初庄殝凤在他出刊的《琴学心声琴谱》(1644)里面说明这是他自制新曲。在清代,有十二种刊本琴谱采录了进一曲。这说明它是一个成功作品。曲体中型。无词。 qR--lvO  
v;80RjPy>  
  曲情:庄氏自己和后来琴家多未作序跋,曲情应从标题。只有清乾隆间苏璟春《草堂琴谱》(1744)跋云"曲意萧瑟,取韵宜幽". vLXN{ ]  
.UU BAyjm  
  《潇湘水云》 6&`.C/"2  
A|O7W|"W  
  谱本:最早见于明初朱权《神奇秘谱》(1425),续见于明清以来三十种刊本琴谱。原只十段,渐发展至十五段的大型曲。无词。 uF+if`?  
8~u#?xs6  
  曲情:朱权曲序云:"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 @c9VCG D  


查看完整版本: [-- 古琴名曲简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Time 0.008049 second(s),query:2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