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琴学漫记(四)——moonkey的斫琴之旅
回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焦尾
之前一直对做出饱满丰盈、直线条中蕴含弧度的焦尾不太乐观,直到今天连做了3张琴的焦尾,终于把工艺提高了一大截,而且控制程度比以前更为出色,虽然不借助电动工具,用锉刀锉得手哆嗦,但仍然有很高的完成度,网吧不好用usb,稍后批量上照片。

底板弧度
几经考虑,终于还是败给了主流审美,在底板靠近边缘部位做了视觉上迎合窄边感的弧度,这样边墙就控制在15mm到18mm之间,修长完满,如冠玉君子,自己又忍不住将琴挂于墙上,在远处一再品评咂摸,远观亵玩,其乐无穷。

面底板差距
这句话在林西莉的书里就有提及到,原本想到的是长度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底板在焦尾位置比面板短一些,后来才发现,不光是短,而且面板尖而底板圆,转折处最是妙不可言的丰腴,窃喜中~

硬木附件
今后一段时间都会考虑自己进一些红木边角料来做硬木附件,因为实在是太容易了,今后有实力了再进一台拉线锯,就可以非常从容的做出有曲线的瓦垄形状的附件了,不过在没有车床的前提下,还是没法做轸子,这是一个遗憾,不过还好直接买了乌木的,和其他附件都是同样材质不会很突兀。

天地柱
所以嘛,还是要留天地柱的,具体的位置是天柱在肩中,地柱不固定,有在89之间,有在78之间,而且天地柱的位置会对声音有一票否决的巨大作用,这是马维衡先生说的,不过个人还没有工具能够在合琴后调整天地柱位置,姑且先遵循古制,曰:“有良材而无良工”吧

靠木漆
靠木漆还是保持琴体牢固不剥落漆灰的很必要的一个手段,做了一下实验,标准大漆用松节油稀释,上一遍靠木漆4小时面干,大致2天能够经受打磨,大致1周左右全干,据说10年左右彻底干透,靠木漆的另一个作用是紧固葛布,用最细的灰调和大漆做靠木漆还可以修整琴体上的疤节,不过从经久耐用方面来说,个人还是推崇用乳白胶调和木粉作为腻子,因为大漆完全干燥后会收缩,时间一久肯定琴面会开裂成月球表面的火山口形状,而且北方天气并不适合用大漆调和鹿角霜作为粘合剂粘合面板和底板,因为湿度条件不够,入窨房的话,很容易槽腹受潮导致今后底板变形扭曲,即使入窨房,也要解决以下矛盾:
1、裸木入窨房,木材受潮
2、先做靠木漆,面底板中间缝隙进潮气,木材受潮
3、同时粘合和做靠木漆,如何固定面底板?施加压力压紧面底板而又不破坏靠木漆,实在是想破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古制中的竹钉,不过暂时还不想泥古到这个程度,也许下一批琴会考虑这样。

葛布
关于裹不裹布的问题,就像关于下不下天地柱的问题一样,让很多人有空子可钻。诚然,裹布对音色会有抑制作用,在前些年甚至会给琴的卖相加负分,不过几乎没见过不裹布的老琴(确实有,啥都可能有哈),但个人的选择是一定要裹,而且裹的严严实实,底板裹只是附加产品,裹布的第一作用是防止面板扭曲,因此务必要把葛布煮一下,拉伸开筋骨再用漆灰严密的包裹在靠木漆外,这样即使历经千百年,都再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与音色的小不足相比,这还是太值得的了。个人买的那张孙贼庆堂琴,经过10年的悬挂和按弹,已经初步脱胎换骨,前一段借给St.ZL之前换上了钢弦,声音一下子好了起来。所以琴还是在放而不在调,反复调整各种状态,刚做出来的新琴非要走老琴的路子,结果做到四不像,只好靠市场宣传来蛊惑,唉,不说下去了

木工桌
原先设计的木工桌只有一边有G夹的区域,现在看来,3边都留边最好,因为中间有很大一个区域现在仅仅用来堆放小木料,和初衷差距比较大,下一阶段正好自己买了水泥沙子抹地面(和漆灰其实差不多哈),可以把桌子翻过来重新修正一下,到时候两个人一起动手都不会互相影响了。
下一楼›:小白,鹿肉吃多了上火滴,俺们还是羊腿为妙啊
‹上一楼:莫若就叫“鱼肉百姓馆"hoho~~~~~~~~~~~~~~~~~

查看全部回帖(2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