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北京古琴研究会的林林总总,汇集帖!
回帖:有几个问题请教王阳:

1. “上次活动那种对簿公堂的场面”,请问是谁和谁为了什么对簿公堂? 从上下文看,似乎是为了所谓“北京古琴研究会复会”的事,看来对这一问题“上次活动”时就有争议,可你的博客里只讲了姜抗生的回应,没有说明质疑者的依据;

2. 有不同意见需要发言,都需要提前预约。请问发表赞同支持意见需要预约吗?如果琴友到了现场对姜抗生的发言和所谓书面证据有疑问,却没有预约,就不许发言了吗? 姜抗生也是琴界前辈,你们这样做,就显得他容不下异己,把格局做小了;

3. 你在10月10日的博客中说正在整理双十聚会二老讲话的视频,并且估计在周三(12日)公布,今天已经是20号了。难道是因为遇到质疑,就不愿意公开视频了?

大家可以参考王阳的博客截屏,注意第二段话中的“疑问”和“力争”,也现出一些端倪。

我一直认为,围绕这件事情的争议的一个关键事实就是郑珉中、许健二老是北京古琴研究会的副会长。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用有力的事实依据予以反驳。

在这一事实的基础上,我对所谓姜抗生搞的“北京古琴研究会复会筹备会" 有一些质疑和建议:

一、关于二老对所谓“复会”的态度

二老出席双十聚会,和二老支持所谓“复会”没有必然联系。有一个事实是,聚会的主持人,来自广州的梁基永先生在9日晚上11点钟以后的博客中,仍然称第二天的聚会为“北京古琴研究会之健在老人全体雅集”。

我请教姜抗生和王阳:

1. 二老事先是否知道双十聚会就是所谓“北京古琴研究会复会筹备会”?
2. 二老有没有在会上发言明确表明支持所谓“北京古琴研究会复会”?

按理说,如果二老发言明确表示支持所谓“复会”,姜、王二人应该尽快公布视频,这样才能消除疑议。可是他们面对质疑,至今不肯公布视频,让人困惑。如果二老没有明确表示支持所谓“复会”,那姜、王二人不公开视频,倒是可以理解了。

二、关于北京古琴研究会历史上的归属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姜抗生质疑现在北京古琴研究会正当性的主要理由,是1954年研究会成立是在民政部门注册,而如今的研究会却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的二级学会。

我此前已经说过,这根本不是问题。一个组织或者社团在历史上有归属的变化,这在中国很常见。比如查阜西先生解放后任职的中国民航,1949年成立的时候隶属于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由空军指挥,如今的中国民航则归属国务院。如果有人因此要搞所谓“中国民航局复局”,岂不荒谬?

三、关于北京古琴研究会过去20年的活动

有人质疑北京古琴研究会正当性的另一个理由是,北京古琴研究会在过去近20年里几乎没有活动。这一点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和支持。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1954年,北京古琴研究会是在原北平琴学社的基础上整合成立的。无论是“学社”还是“研究会”的名称,都表明这一团体的重要活动是进行和古琴相关的学术研究,而不仅仅是象当时一般的琴社那样的俱乐部组织,更不是如今遍地的古琴商业组织。

在过去20年中,我们确实很少在大众传媒上看到关于北京古琴研究会活动的报道。可是以“北京古琴研究会”名义进行的学术研究并没有停止。1998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琴珍萃》以及近期出版的《琴曲集成》第17-30卷,都是北京古琴研究会的研究成果。

我非常理解有很多人希望北京古琴研究会也能像CCTV的百家讲坛的于丹易中天一样,名声大噪,钞票大赚。但我认为,做学问要是耐不住寂寞,就很难有成绩;古琴要是耐不住寂寞,早就没有今天了。

四、 对姜抗生和王阳的善意的建议

如今古琴大热,商机滚滚。姜王二位看准时机,要通过各自的努力,有所斩获,我完全理解并表示支持。但是二位何苦重新成立一个已经存在的“北京古琴研究会”呢?二位搞一个“北平琴学社”,直接上溯到1947年管平湖、张伯驹、溥雪斋、王世襄等先生组织的“北平琴学社”,岂不更高明?要知道,郑珉中先生可是1947年“北平琴学社”的创社成员。让他用这一身份来支持你们,就非常正当了。

如果非要和“北京古琴研究会”这七个字较劲,我建议二位在前面加上两个字,叫“正宗北京古琴研究会”,虽然观感不甚佳,或许争议较少,更容易注册成功。

二位以为如何?
下一楼›:周日我去不了,被发配到山西了,带请哪位大仙帮我留份视频,多谢啦
‹上一楼:又有雅集了?不错不错!希望以后但凡有雅集视频啥都多放出来点以飨俺们这些不能参加的初学者吧.. ..

查看全部回帖(232)
«返回主帖